連日來,因韓國政府公布新的醫療改革方案而引發的醫生辭職風波,在政府與醫生群體的互不相讓中愈演愈烈。有分析認為,這場堪稱激烈的對抗,再次折射出韓國當下醫療體制存在的年資困境、結構性失衡等一系列根深蒂固的深層弊病。
一
據媒體報道,韓國保健福祉部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月26日,韓國100家大型綜合醫院中辭職的實習和住院醫生已超過1萬人,占這些醫院所有實習及住院醫生人數的80.5%。
此外,還有超過1.3萬名韓國高校在讀醫學生(占總數的70%)加入了抗議活動并申請休學,部分醫大畢業生也放棄了實習聘用合同。
據報道,韓國政府已將該國醫療危機提升至最高的“嚴重”級別。首爾的幾大醫院中,延世大學附屬世福蘭斯醫院及江南世福蘭斯醫院手術減少至平時的一半;三星首爾醫院和首爾峨山醫院分別減少至45%~50%和40%~50%。多家醫院因人手短缺,運轉困難。
值得注意的是,實習醫生、住院醫生等低年資醫生,是此次事件中離職醫生的主力,約三分之二韓國低年資醫生加入了抗議行列。
韓國醫療系統嚴重依賴低年資醫生,因為他們在急診和急癥護理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有統計顯示,首爾5大醫院的低年資醫生在醫生總數中的占比約為40%。
大韓醫師協會做過一個調查,發現低年資醫生每周工作時間高達80小時,比正式的專科醫生多出近30小時。而與此同時,他們的平均收入又遠遠低于專科醫生。
韓國的正式醫生幾乎都是終身聘用,而實習醫生和住院醫生在拿到正式身份前不僅工作強度大、薪資水平差距明顯,其前途也并不穩定,這與醫學生們在此前十多年里付出的艱苦努力形成了巨大反差。
此次韓國政府推出以大規模擴招醫學生為核心舉措的改革方案,對于低年資醫生、乃至已經就讀的大學醫學生來說,就意味著他們將在未來的“轉正”之路上有更多的競爭對手;甚至一些醫院可能會為了降低用人成本而放棄聘用即將轉正的低年資醫生,轉而接收更多的實習醫生和住院醫生來補充人手。
二
面對醫生群體洶涌的反對浪潮,韓國政府方面目前沒有任何妥協退讓的跡象。
韓國保健福祉部2月28日向部分離崗的實習和住院醫生代表上門發放返崗命令書。韓國政府此前申明,將在本周內完成對50家大型綜合醫院實習和住院醫生出勤情況的檢查,并要求辭職離崗的實習和住院醫生在2月29日之前返崗,從3月起將對未復崗的實習和住院醫生采取吊銷醫師執照等相關司法措施。
韓國《醫療法》規定,當政府發現公眾健康面臨嚴重風險時,可責令醫生返崗,違反命令者可被禁止行醫一年以下,甚至被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時吊銷行醫執照。
韓國保健福祉部2月27日以涉嫌違反《醫療法》相關規定、妨礙公務等向警方舉報大韓醫師協會緊急對策委員會相關人士等5人。韓國媒體指出,此舉意味著韓國政府對醫生集體辭職行動的“原則應對”正式開始。
此外,韓國教育部向各大學發出公文,要求根據規定處理參加“集體罷課”的醫學生,并強調沒有“事后補救”。
在施壓復工的同時,韓國政府也在積極調配資源避免醫療系統的崩潰。韓國總理韓德洙表示,3月中旬韓國政府將派出150名必需醫療公共保健醫生和20名軍醫前往大型綜合醫院增援。為了能夠順利啟動緊急診療體系,政府將另行劃撥支援預備費。
2月23日,韓國政府組建了以國務總理為首的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啟動跨部門應對體系,并自當天起全面擴大遠程診療服務。韓國政府目前已決定向公眾開放12家軍隊醫院的急診室,并臨時調整了護士業務范圍,為護士承擔醫生的部分工作提供法律保護。
而另一邊,以大韓醫師協會為首的醫生群體也無妥協之意,并譴責政府向醫生持續施壓。大韓醫師協會緊急對策委員會近日表示,若政府強行推行計劃,醫界將動用所有合法手段和方法予以堅決抵制。該協會稱,計劃于3月3日舉行的全國醫生總動員大會,將成為反抗政府政策的“偉大長征的起點”。
三
在韓國政府與醫生群體僵持不下的背后,有著復雜的政治訴求、經濟利益等種種動機因素。但與此同時,雙方對于當下韓國醫療體制弊病及有效解決方案的不同看法,也是造成分歧的重要原因。
韓國政府多次表示,韓國醫生人數與總人口的比例,是發達國家當中最低的一個。加上出生率全球墊底,人口老齡化加劇、醫療需求增多,韓國2035年的醫生缺口將達到1萬名,因而醫科大學必須擴招。
韓國總統尹錫悅此前表示,在過去的27年里,政府沒能讓醫學院擴招一個人,增加醫生數量對于防止基本醫療服務崩潰至關重要。
但醫療界認為,擴大招生規模的醫改政策并不能解決醫療人員緊缺、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韓國醫療最大問題不是醫生數量不足,而是醫療資源分布不均。
一項針對2萬余名醫師協會會員的調查顯示,95%的受訪者不認同“韓國缺醫生”。
韓國的醫療系統高度私有化,90%以上的醫院為私立,盡管民眾擁有的醫療保險水平較高,但韓國醫療資源呈現高度分配不均的情況。
長期以來,韓國央地醫療資源不平衡,首爾每1000名居民擁有1.59名醫生,是忠清南道和全羅南道的3倍多。同時,皮膚科和整形外科等低風險、高利潤的領域畸形繁榮,而急診科、外科、兒科、婦產科等領域醫生人手嚴重不足。
醫生群體就此認為,如果政府不能通過擴大經費補償、減輕醫療事故問責、制定對地方醫療的系統支援方案等方式,有效改善當前邊遠地區、弱勢領域醫生的工作環境,那么簡單進行醫生數量的擴張,無法解決醫生分布不均問題,反會導致過度競爭,使得扭曲的醫療系統變得更糟。
不過,近期民調顯示,76%的受訪者認為擴招醫學生政策“利大于弊”,同時超過80%的韓國民眾支持政府對罷工醫生采取強硬態度。可見大多數韓國民眾此次站在支持政府改革舉措的立場上。
梁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