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24日電 題:半年時間“禮包”不斷,中國挺民營經濟頻釋紅利
作者 尹倩蕓 夏賓
以被外界視為民營經濟“綱領性文件”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為起點,去年7月至今,在半年多時間里,中國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密集出臺,一批具有含金量的“禮包”落地,出實招、見實效,正不斷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
解難題:回應企業訴求
當前,一些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針對這一難題,中國央行等八部門于去年聯合印發《關于強化金融支持舉措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提出支持民營經濟的25條具體舉措,從民營企業需求特點出發,暢通信貸、債券、股權等多元化融資渠道,回應民營企業關切。
從實際效果看,中國央行發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民營企業貸款同比增長12.6%,較上年末高1.6個百分點。
中國財政部與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則通過減稅降費增效,為經營主體紓困解難,政策效果已有顯現。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達22289.9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民營經濟納稅人全年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16864.6億元,占比75.7%,是政策惠及主體。
此外,國家發改委建立了與民營企業的常態化溝通機制,多次召開座談會聽取民營企業的真實想法,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要堅持從個案和整體上及時掌握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問題,力爭解決一類問題、受益一批企業、助力一個行業。
謀發展:激發市場活力
民間投資在幫助企業成長及促進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去年上半年,民間投資增速和占整體投資比重有所下降。為促進民間投資,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進一步抓好抓實促進民間投資工作努力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的通知,提出17項具體措施,增強民間投資意愿和能力。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在今年1月的一場發布會上再次強調,要加大項目推介力度,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
此外,為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關于規范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的指導意見》出臺,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直言,新機制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最大程度鼓勵民營企業參與。
在推動企業創新方面,今年稅務部門將重點聚焦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支持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引導各類要素資源投向實體經濟。
工信部也提到,將加快出臺《關于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從科技創新、產業鏈配套、引才育才等方面再推一批政策。
優氛圍:營造良好環境
營商環境的好壞決定了民企發展的信心。去年9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出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22條舉措,首先聚焦“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包括破除市場準入壁壘,落實公平競爭政策制度,強化制止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的反壟斷執法等方面。
法治保障也是重要一環。此前,中國對加速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進程多次表態。近日,中國司法部、國家發改委及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共同組織召開的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座談會明確,民營經濟促進法起草工作已經啟動,將加快立法進程。
與會企業家物美集團創始人張文中認為,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對穩經濟保增長具有重要作用。
“春江水暖鴨先知”,營商環境如何,企業最具發言權。全國工商聯面向超14萬家民營企業開展的調查顯示,2023年度全國營商環境評價得分較上年度小幅上升,超九成樣本企業認為過去一年中國營商環境有所改善。(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