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2月17日電 (李欣宇 張素)由中國公共關系協會主辦、主題為“公共關系服務高質量發展”的2023中國公共關系發展大會,12月16日在北京舉辦。大會期間還舉辦年度公共關系優秀案例展示,以期總結公共關系助力高質量發展的實踐成果。
中國公共關系協會會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副主任郭衛民出席大會并致辭。他說,新時代新征程,對中國公共關系事業發展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也提供了廣闊空間。立足新的歷史起點,推動公共關系服務高質量發展,更好發揮公共關系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是公共關系服務黨和國家中心工作的應有之義,也是推進公共關系理論與實踐創新的現實要求。
郭衛民還表示,公共關系事業發展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聚焦中心任務、突出職責使命、提升工作質效,努力做國家治理創新的推動者、對外傳播事業的引領者、數字經濟發展的促進者,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中交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劉翔,華揚聯眾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蘇同,中國新聞社社長陳陸軍,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周慶安分別作主旨演講。
王一鳴表示,面向未來,我國科技創新要從技術追趕轉向構建局部領先優勢,從鼓勵集成創新轉向鼓勵原始創新,增強在國際科技競爭的主動權。高質量發展是一場大考,各地方各行業都要努力考出好成績。公共關系一定會在推廣地方和行業科技創新及高質量發展實踐中發揮重要作用。
中交集團目前已在全球157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實質性業務。“未來,我們將繼續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充分發揮公共關系傳播引導和協調各方的作用,講好中國故事、弘揚絲路精神,助力國家形象建設,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貢獻中交智慧與中交力量。”劉翔說。
“新時代公共關系服務高質量發展大有可為。”蘇同介紹說,華揚聯眾作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杭州第19屆亞運會的公共關系服務商,打造了多個國際傳播的優秀案例。新一代公共關系需要新一代年輕人,“Z世代”是不可忽視的力量,也是公共關系發展創新的基石群體。
陳陸軍表示,高質量發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環境保障與優質的公共關系運維。同時,發展高質量公共關系也要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新聞宣傳輿論引導和國際傳播主責主業,也是廣義上的公共關系工作。媒體作為全球公共議題的參與制定者、國家形象的主力傳播者、國家述事的重要塑造者,必須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著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從而在公共關系事業上發揮更大作用,服務好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服務好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
“新時期新階段,需要再次認識中國的對外話語體系建設。”周慶安說,以公共關系視角建設對外話語體系要講好中國與外界關系、構建共同的敘事場景、構建有效的積極內容、突出多元的話語表達。
會上,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副會長,經濟日報社原社長兼總編輯張小影發布2023公共關系優秀案例。據介紹,來自國內多所大學和公共關系行業的35位專家,對收集到的120個有效案例進行多輪遴選,最終推選出20個優秀案例和15個展示案例。貴州“村超”、淄博燒烤、“最硬核的國貨購物車”網絡主題活動等案例入選。
本次大會還設有兩場圓桌論壇。第一場圓桌論壇以“公共關系理論實踐創新與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其中,貴州“村超”傳播總策劃陽章偉,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人民網原總編輯余清楚,五洲傳播中心總編輯井水清,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陳剛分別進行演講。在討論環節,南方都市報社總編輯劉江濤,藍色光標集團黨委書記、副總裁孔晶,澎湃新聞副總編輯黃楊,微博政務公益運營總經理李崢嶸開展對話。
第二場圓桌論壇上,與會者圍繞“公共關系助力企業品牌建設和高質量發展”主題展開對話和討論。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副主任閆永、中國平安集團品牌宣傳部總經理陳遙、南開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王曉暉、騰訊社會價值戰略傳播負責人傅劍鋒、伊利集團副總裁張軼鵬、科大訊飛副總裁吳駿華、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書記彭大銀、清博智能CEO郎清平開展對話。(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