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至3日,2023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在廣州舉辦。本屆會議由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由廣州市人民政府承辦。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位嘉賓圍繞“百年變局下的中國新作為——擴大利益匯合點,構建命運共同體”主題,就破解共同難題、增進人類福祉展開交流探討。作為中外交流的重要國際平臺,會議有助于國際社會更好地讀懂中國、讀懂中國共產黨、讀懂中國式現代化,在交流合作中匯聚實現共同發展繁榮、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積極力量。
“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己任”
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地緣沖突不斷加劇,人類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成為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課題。此次會議上,百年變局下的中國新作為備受矚目,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凝聚起廣泛共識。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表示,讀懂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需要讀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把握歷史規律、推動人類發展的必然選擇,是中國共產黨胸懷天下精神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體現,是開放包容、引領時代的思想體系,是中國倡導、與世界攜手的堅定行動。歡迎更多朋友積極參與到讀懂中國的行列中來,把真實的中國告訴世界,讓世界更好地讀懂中國。
埃塞俄比亞前總統穆拉圖·特肖梅表示,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人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中國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己任,不斷以自身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他表示,從深化經貿合作、共享發展機遇,到促進綠色發展、應對氣候變化,非中合作體現了構建高水平非中命運共同體的目標。“非中將繼續推動雙方合作走在全球發展合作的前列,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新型國際關系、增進全人類福祉樹立榜樣。”
奧地利前總理沃爾夫岡·許塞爾表示,氣候變化、地區沖突等全球性問題需要國際社會共同解決。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為世界和平穩定、發展繁榮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貢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意味著各國應支持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維護多邊主義,保持開放合作,促進公平正義。
作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共建“一帶一路”成為與會嘉賓討論的重點。巴基斯坦“絲路之友”俱樂部負責人、巴中學會主席穆沙希德·侯賽因·賽義德表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代表了一種新的世界觀。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國家之間必須相互尊重、加強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為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歐洲等地區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為全球加強經濟合作提供了新平臺。“通過共商共建共享,我們將建立一個更加開放包容、互聯互通的世界。”
“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提供助力”
此次會議內容豐富,與會嘉賓就更高水平開放與經濟全球化、人工智能與人類未來、數字經濟發展與網絡安全治理等話題進行深入探討,普遍認為,中國堅持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穩步前行,為全球在開放合作中實現共同發展注入了正能量。
“世界正面臨諸多挑戰,歐亞深化合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匈牙利央行副行長巴納巴斯·維拉格表示,中國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擁有許多關鍵技術,如清潔能源、新能源汽車、生物技術等。加強歐洲國家與中國在貿易、應對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合作將使雙方受益,也將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表示,中國式現代化不僅體現了中國對自身的認識,也體現了中國對自身和世界關系的認識。40多年來,中國的發展得益于改革開放,世界也從中國改革開放中受益。“開放”將中國和世界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充分體現了“世界好,中國才會好;中國好,世界會更好”。保護主義只會增加隔閡,阻礙溝通,損害各方利益。
埃及前總理伊薩姆·沙拉夫表示,中國堅持創新發展,信息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空間技術等發展迅速,值得其他發展中國家借鑒。“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促進互聯互通和貿易發展,為國際合作帶來機會,也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提供助力。”
巴基斯坦前總理特別助理、巴基斯坦“讀懂中國”論壇理事長扎法爾·馬赫默德表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使發展成果更好惠及民生,中國式現代化對其他發展中國家有重要的啟示意義。中國與世界分享其發展紅利,中國式現代化也將惠及其他國家人民。
“為創造更加美好的世界增添信心”
會議期間,還舉辦了“全球發展倡議與發展中國家合作”“全球安全倡議與地區安全合作”“全球文明倡議與文明交流互鑒”等專題會議。與會嘉賓認為,三大全球倡議是中國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希望各方團結起來,加強合作,共同推動人類社會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三大全球倡議為創造更加美好的世界增添信心。”伊朗政治與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哈立勒·希爾高拉米認為,人類需要一個更加公平、公正和包容的國際秩序。各國必須珍視溝通和對話,摒棄霸權和分裂。任何國家都不應把自己的價值觀和治理模式強加于其他國家,而應堅持平等、尊重、包容,促進交流互鑒。
穆拉圖·特肖梅認為,全球發展倡議是互惠互利的倡議。要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就需要各方共同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在扶貧、應對氣候變化、數字革命等方面通力合作。全球發展倡議也是促進南南合作的倡議,能幫助發展中國家更好地抓住發展機遇,消弭南北發展鴻溝。
喀麥隆駐華大使館副武官埃圖阿·朱利安·弗雷迪表示,中國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有助于國際社會合力應對地區沖突和危機。長期以來,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與非洲國家開展海上安全合作,為促進非洲的穩定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希望人們共同促進國際社會人文交流、文明互鑒。”華納兄弟探索集團副總裁魏克然·錢納認為,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全球文明倡議主張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在當下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下,該倡議具有獨特的價值,將推動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民眾增進相互了解,實現和合共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