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0月17日電(張煜歡 郭天奇)回憶起亞運期間主媒體中心內中醫藥文化體驗館的“爆滿”情景,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浙江省中山醫院)推拿科主任許麗仍然難忘。“想不到有這么多中外記者喜歡、肯定中醫推拿,這令我們中醫人感到自豪。”
浙江省中山醫院的推拿團隊在中醫藥文化體驗館服務中外媒體。浙江省中山醫院供圖
杭州亞運會期間,在浙江中醫藥大學主辦的中醫藥文化體驗館里,每日都有來自各國(地區)的媒體人慕名而來,其中中醫推拿是最受歡迎的體驗項目。許多外國記者連呼“神奇”,好奇為何中醫醫生僅用雙手的推、按、揉等動作,就能緩解其身體酸痛與疲勞。近日,記者走進浙江省中山醫院,親身感受并揭開中醫推拿的“奧妙”所在。
“你的左邊肩頸有些緊張,脖子有些反弓,這與平常低頭工作有很大的關系。”走進推拿科診室,許麗首先為記者開啟“問診模式”。一番望聞問切后,只見她用大拇指在記者脖頸處不停地擺動推按。據其介紹,這叫“一指禪推法”,可直達痛點,有立竿見影之效。
記者體驗推拿技藝。郭天奇攝
接下來許麗用手微微握拳,在記者左邊肩頸處反復做著“來回滾動”的動作。“這叫‘?法’,可以充分放松肌肉,它是一種柔和有力、剛柔并濟的中醫推拿代表性手法。”許麗說,記者群體中,肩頸疼痛是最普遍的問題。“高強度的工作會讓記者常感到頭暈、肩背酸脹,這時需要一定的肌肉放松才能消除不適感。”
在完成上述讓人倍感“酸爽”的推拿后,記者最后體驗到最為舒適的“側擊法”——一種用手腕帶動手掌側面快速交替擊打在患處的推拿手法。作為一套推拿治療的結束手法,“側擊法”可使肌肉快速放松,有一種快刀斬亂麻的感覺。
“好舒服,確實非常神奇!”面對記者的贊許,許麗說,許多記者就是在親身體驗后,才了解到推拿并非簡單的“按摩”,每個手法、每個動作都有其道理。
“在給記者們推拿的過程中,我也會和大家講明中醫推拿的醫學原理,其實傳統中醫與現代醫學的結合已越來越緊密,中醫推拿與神經生物學、解剖學、生物力學也密不可分。”許麗說,“記得有位哈薩克斯坦的記者,在做完推拿后不停地豎大拇指,治療結束后他還用翻譯軟件和我們交流中醫推拿的原理,說自己回國后要好好推廣一下我們的中醫文化。”
她回憶,還有一位來自印度尼西亞的記者,每天奔忙在各個比賽場館,工作節奏快,失眠癥狀加重,慕名來向醫生尋求幫助。沒想到在推拿治療過程中,這位記者自然而然睡著了。醒來后其對醫生連連道謝,并在留言簿上寫下了自己的感受,驚嘆于中醫推拿技術的魅力。
記者了解到,該院駐點醫生于8月下旬起就陸續進駐到中醫藥文化體驗館,工作將持續到杭州亞殘運會結束。每天都有百余人前來預約推拿體驗,醫生們9時上班,10時許全天名額就能約滿。
浙江省中山醫院的推拿團隊在中醫藥文化體驗館服務中外媒體。浙江省中山醫院供圖
在許麗看來,中醫推拿“走紅”亞運背后,也代表著中醫藥文化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與認可。尤其在互聯網時代,中醫的魅力不再僅僅停留于老一輩的口口相傳,許多年輕人也被“與時俱進”的中醫藥文化所吸引。
在中醫藥文化體驗館內有一個環幕投影區,來訪者可跟隨互動軟件學習中國傳統養生功法八段錦,還能學習怎樣包出清香醒神的香囊,認識穴位進行自我保健按壓……在不同的體驗活動中近距離觸摸中醫藥文化。
“大家能認識并喜愛中醫藥文化,是對我們中醫人的一種激勵。”許麗提到,如何幫助更多年輕群體改善亞健康狀態,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我養生和保健,亦是中醫理念推廣的目的所在。
“如今工作、生活節奏加快,許多人就忽視了身體發出的一些信號。我們未來也會繼續做好中醫文化與技術的推廣工作,讓中醫藥走進學校、社區等地,向更多人科普簡單有效的養生妙招,號召大家一起做好自我保健工作,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許麗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