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10月11日電 題:黃精產品遠銷多國 重慶“小眾”產業“壯大”鄉村集體經濟
中新網記者 劉賢 劉亮
在距離重慶石柱縣城40公里的中益鄉華溪村,產業帶頭人陳朋正與村民們忙著挖掘收獲藥食兩用的中藥材黃精。當地已開發出黃精相關產品十余款,其中黃精面出口到澳大利亞、新加坡、加拿大、中國香港等11個國家和地區。育苗、種植、加工,逐漸完善的黃精產業鏈條成為村民的“致富經”。
圖為記者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走進華溪村黃精種植基地。中新網記者劉賢 攝
10日,記者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探訪中益鄉華溪村。中益鄉鄉長、黨委副書記隆鳳祥告訴記者,一直以來,中益鄉山上就有不少野黃精,村民也有在屋前院后種植黃精的傳統。當地在深度貧困期間調整產業機構,為了增加產值,并延伸產業鏈條,選擇了種植黃精。
華溪村位于中益鄉中部,海拔在800至1400米之間,全村戶籍人口1477人,其中脫貧戶85戶309人。這里滿目綠色,林木覆蓋率達88%,公路蜿蜒山間。
圖為華溪村村民、產業帶頭人陳朋(右1)站在挖掘收獲的黃精邊上。中新網記者劉賢 攝
黃精喜陰濕環境,套種在木瓜下。“目前看起來很好,今年豐收了!”陳朋站在地頭,看著挖出壘起來的黃精,笑著對記者說,估計畝產有5000斤左右,他可以得到管護費和收益分紅。
目前,華溪村在地黃精共730畝,包括村集體250畝、村企合股480畝。
以2019年春建成的220畝村集體黃精種植基地為例,當地實行“農戶返包管護+村集體統籌”模式。預計到2023年底,黃精畝產約5000斤,單價6元/斤,每畝收入3萬元,扣除1.5萬元/畝管護成本及農戶的0.6萬元/畝分紅,村集體收益為0.9萬元/畝,220畝村集體可以收益198萬元。
2020年以來,華溪村村集體還建成黃精育苗基地15畝,經過兩年的精心管護,截至目前,累計已銷售129.9萬株,總銷售額64.46萬元。
圖為黃精面條、黃精蜜片等產品。中新網記者劉賢 攝
當地希望一二三產業接續發展,又引進企業合作開發黃精系列產品。黃精面條、黃精果脯、黃精茶、有四個口味且方便攜帶的黃精蜜片......各種產品琳瑯滿目,市場前景廣闊。
2022年9月,中益黃精面出口首發儀式舉行,重慶華溪村黃精面業有限公司與渝貿通公司簽約總價達2800萬元的出口訂單,產品出口到11個國家和地區。中益鄉組織委員余建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已成功出口100噸,總金額約500萬元。海外出口主要供給華人集聚區的商超和高校等,市場反響熱烈。下一步將進一步優化提升產品、拓寬產業鏈條、在海內外同步建立完善銷售體系。
圖為華溪村支部書記、村主任王祥生展示黃精茶。中新網記者劉賢 攝
除了加工食品,黃精也已“走向餐桌”。華溪村支部書記、村主任王祥生向記者細數黃精入菜的各種方式:黃精的花可以像黃花一樣做成鮮湯,塊莖可以燉雞鴨排骨等,嫩尖可以像苕尖一樣做菜吃,嫩的塊莖可以泡制、像酸咸菜一樣炒肉片肉絲......“我們正準備打造‘黃精全席宴’。”
搭建黃精育苗基地、管好在地黃精產業、開展黃精產品加工......華溪村完善產業鏈條,將小小的黃精產業逐漸做成潛力巨大的鄉村振興產業。當地通過發展黃精、木瓜、脆桃、中蜂等產業,帶動村民不斷增收、集體經濟逐漸壯大,2022年全村脫貧人口人均收入達19415元,村集體公司營業收入達201萬元、累計突破2800萬元。2023年,華溪村入選“第一批全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村級典型案例”。(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