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嵩口古鎮,是福州市永泰縣境內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近年來,嵩口古鎮堅持固態保護、活態傳承、業態引入,經過閩臺鄉建團隊的修復改造、活化利用,這個昔日破敗的古鎮現已“復活”,打造成一個有溫度、有深度、有態度的古鎮,也走出了一條可持續、可推廣的嵩口式鄉村振興路徑。日前,中新社記者前往嵩口古鎮實地走訪。
【解說】自2014年開始,嵩口鎮持續聘請閩臺鄉建團隊扎根于此,保護古民居,復興古鎮。對嵩口鎮“一見傾心”的臺灣打開聯合文創團隊在此開展“陪伴式”設計。鄧海是臺灣打開聯合文創團隊派駐大陸的執行長,2014年,鄧海和他的團隊來到嵩口,開始了對古鎮的保護和活化改造。
【同期】臺灣建筑師 鄧海
給我們一個這么好的典型的挑戰的難題,這其實是在臺灣等不到的非常非常好的挑戰,那剛好我們又貢獻得了臺灣的這個方面的能力,所以就一拍即合了,這些傳統的事情怎么轉化,怎么生態化文明去走向長遠的那個路,它具有普遍的示范性,這個是我覺得最吸引人的點。
【解說】記者看到,古街上的老房子被改造成文創概念店,推出嵩口特色新飲食、民宿、零售等產品線。鄧海告訴記者,與其說是改造嵩口,不如說是留住嵩口。在改造的過程中,要用最少的破壞、最少的投資,既讓古民居的存在有價值,也讓居民增加收入。
【同期】臺灣建筑師 鄧海
我們古鎮要走向“保用合一”,就是保護和利用它得成為一個內部互相增強的一體化,要成為這個古鎮的習慣。也就說嵩口人要成為好主人,這個才是一個長期的正向的循環。
【解說】古鎮的復興、鄉愁的傳承需要更多年輕人回鄉助力。為喚起每個嵩口人的愛家情懷,當地先后舉辦了深山燈港藝術燈節、老照片投影展等活動,通過打造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節日和活動,讓當地民眾逐漸了解傳統文化的價值。
【解說】2017年初,“90后”青年張育銘看到了家鄉嵩口古鎮發展的前景,放棄航海工作返鄉創業,辦起客棧,開設木工坊,開展體驗式拓展活動,回到嵩口7年來,他成為了當地小有名氣的民宿主理人、導游和木工老師。
【同期】返鄉青年 張育銘
看到家鄉變化蠻大的,然后自己的故鄉也是在這邊,自己的家庭也是在這邊,所以當時想著如果說能回到自己家鄉就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是覺得這可能更符合我自己的想法。平時的話除了管理一些民宿,然后偶爾也會在這邊做做這種手工體驗之類的,這些我們做的這種木作都是我們自己傳統的一些老手藝,所以我希望他們能通過玩的過程,就順便學習一些這種知識。
【解說】像張育銘這樣,留在嵩口古鎮創業的年輕人還有很多,如今,行走在嵩口古鎮,客棧、文創概念店、手工作坊、傳統美食店……懷舊與新潮相融共生。鄉建鄉創人才入駐成為新村民,用創意喚醒原住民資產,不僅為文物保護修繕、旅游項目入駐等打好基礎,也充分保留了古民居原貌,帶動當地民眾實現家門口創業就業,賦予古鎮新的生機與活力。
【同期】福建省美協副主席 張劍
把原汁原味原生態的東西保留下來,然后維護好修繕好,這個是最重要的,通過畫家的手中的筆表達出來,再用畫家的心里的一種想法表達出來,那它這個與現實生活中的這種的景觀又更高層面,嵩口我覺得還有更多的東西去做,將來會吸引更多的游客,打造更靚嵩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