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6月5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召開“亞洲首例喉移植新聞發布會。據悉,該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陳飛教授團隊近日為一名喉癌術后復發的65歲男性成功實施了異體喉-氣管-甲狀腺聯合移植手術。這是亞洲地區開展的首例異體喉-氣管-甲狀腺聯合移植手術。
據了解,9年前,周先生面臨全喉切除術風險。此類患者將失去正常的喉部結構、氣管通氣及發聲功能,嚴重影響呼吸、吞咽及與人溝通的能力。以往,此類患者只能通過使用人工喉、電子喉等進行簡單講話交流。隨著醫學技術進步和創新,通過移植健康的喉部組織和器官,將保留患者的喉部結構及發聲功能,保障患者生活質量。
陳飛介紹,不同于相對成熟的肝腎心肺等大器官移植,喉移植手術難度高且復雜。截至目前,全球僅有三例詳細報道的喉移植成功病例(美國2例,波蘭1例)。
【同期】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教授 陳飛
喉移植它有很多特殊性,第一就是喉的供體比較稀缺,第二就是這個手術難度非常大,這個手術牽涉到很多非常小的神經和血管。還有就是喉(供體)離體以后的灌注的問題,然后由于手術時間比較長,關系到會不會出現后面移植的排異等這方面的問題。喉它是一個多組織的器官,(喉)它不像我們肝腎,它(是)單一組織,(喉)它怎樣防止排異的問題,在這方面也沒有成熟的經驗。供體的細菌譜和受體的細菌譜不一樣,因此移植過來以后有可能會出現感染,感染這一關是大家必須要邁過的,這也是非常麻煩的。
【解說】面對高難度的挑戰,陳飛教授團隊開展了一系列配型以及術前準備工作,多學科之間進行反復討論,確定了手術方案。手術吻合了6根血管、4根神經,全程用時9個小時。相較于全球第一例喉移植手術,此次手術用時大大縮短,并在極大程度上保證了供體喉-氣管-甲狀腺的移植成功率。
【同期】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教授 陳飛
我們這個手術我們從開始縫神經開始,一直到我們開放血管,我們是13點07分開始進行移植的,在16點04分完成的,也就是說3小時3分鐘的時間,我們完成了6條小血管,4條神經的重建,因此我們這個速度還是比較快的。
【解說】目前,周先生已能經口呼吸、發音、順利咳出痰液,各項指標穩定、恢復良好。后續周先生進行適當康復訓練,3個月至6個月后,其吞咽、呼吸及發音功能將恢復至最佳狀態。
【同期】患者 周先生
我感謝華西醫院給我第二次生命,謝謝。
【解說】陳飛表示,此次手術突破了技術瓶頸,總結出的寶貴經驗也將為更多此類需要改善生活質量的患者提供新選擇。
【同期】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教授 陳飛
這個手術以前是由于條件的限制沒辦法開展,而現在我們突破了這個瓶頸以后,我們對于這種需要改善生活質量的病人來說,這對他們是一個非常有用的一條路徑。理論上只要病人有這方面需求,我們技術上能夠達到成熟,我們都可以做這方面的手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