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立夏時節,成都環城生態區綠蔭如蓋,花團錦簇,麥浪翻滾,一片生機勃勃。記者跟隨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組織的“環城生態區探訪打卡團”來到成都市青羊區文家街道一級綠道沿線農業區、溫江區“錦繡水韻”特色園、金沙農田片區等,看環城生態區特色園、觀環城生態區特色農田。
據了解,青羊區文家街道一級綠道沿線農業區總面積約90畝,農業整治前為廠房、宅基地零星分布,農田原基礎以雜樹雜草、建渣、卵石等附著物為主,土壤肥力低下,田形不統一,耕作層破壞較嚴重,種植困難。近年來,該區域主 要通過采取清表清雜、農田平整、機械及人工撿石等措施恢復農田耕作功能,目前地塊種植作物為小麥,下一步種植玉米及向日葵,計劃于2023年年底完成農田整治。
【同期】成都市青羊區政府副區長 吳奎
閑置的工廠,我們拆了之后就要把建渣清運,然后把表土進行覆蓋,可能會有一些石頭,有些建渣進行清理,比如說生物肥,化學肥進行(土壤)培育。一季水稻,一季小麥,這樣水旱輪作大概有個3年到5年,它就是高標準農田。
【解說】記者了解到,通過拆遷,環城生態區域的生態空間增加了25平方公里,既建設了農田,也呈現出大美風景。
在距離不遠的錦繡水韻農業示范片區內,成片的紫花苜蓿裝點著綠道兩側,除了觀賞,它還有更重要的作用。
【同期】成都天府綠道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項目管理人員 彭云兵
有些市民誤以為整個環城生態區里面,很多草坪和大地景觀被破壞掉了,其實不是,它本身就是農田。像我身后這一片作物,它是紫花苜蓿,它是一種肥田作物,后期我們會根據農業生產計劃用拖拉機給它進行粉碎,然后還翻根進入土壤里面,作為一個后期農作物種植的有機肥料,改善土壤。
【解說】據悉,錦繡水韻農業示范片區總面積約137畝。其中水田約90畝,水澆地約47畝。該區域于2022年5月完成農田整治,6月開展農作物種植等工作。以二級綠道為界,北側為水田,南側為水澆地。
走在園區中,可遠觀農田綿延,也可通過綿延園路深入農田觀麥浪聞稻香。四季農作不同,特色各異,置身農業耕作包圍之中,體現了農業與景觀的有機結合。
【同期】成都市溫江區政府副區長 陳捷
通過這些年我們“一張藍圖繪到底”,實施了建設和整治,我們這個區域就是在進行高標準農田的建設,通過“小田并大田”農業基礎設施的改造,讓這個區域呈現了很好的農業大地景觀,也夯實了我們的農業生產基礎。通過綠道的串聯,我們把農田整治區和生態修復的景觀區進行了串聯,達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使市民到這里來打卡,也是親子教育和科普教育的一種基地。
【解說】據統計,“五一”期間,環城生態區游客達81.7萬人次。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已經修建的綠道、公共服務設施以及優美的景觀,是不會拆除的,接下來還要建設更多的綠道和公共服務設施。讓市民休憩生活更加舒適便利,更有獲得感、幸福感。
【同期】成都天府綠道文化旅游發展集團招商管理部部長 丁旸
(環城生態區)共計修建了650公里的環城綠道,然后修建了19個特色園,截至目前,這些特色園我們也逐步地對市民進行了開放,包括一些戶外的體驗,都是目前成都市民非常熱愛的休閑區域。目前我們公園已建成的區域是不會進行拆除,只是會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更好地提升打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