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濟南6月30日電(周藝偉)據“山東水文”預測,2025年汛期,山東省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大部分地區降水偏多,發生極端強降水的概率較大。當前,山東多地通過完善農田水利設施、強化應急演練等舉措,全力筑牢汛期防線,為安全度汛做足準備。
在泰安市寧陽縣東疏鎮,為防范農田在汛期出現排水不暢問題,當地經過實地勘察論證,確定了“向西延伸排水管網,直通汶上界河”的治理方案,構建“田間溝渠—石渠—涵管—界河”四級排水體系。目前,總投資50萬元的北四茂片區田間排澇應急工程正式竣工,一舉解決了東疏鎮西北部7個行政村、1.5萬畝農田的汛期排水難題。
針對短時強降雨導致的農田內澇風險,寧陽縣開挖田間排水溝89千米,整修道路72千米,埋設涵管185處,累計整治農田內澇面積4萬畝,形成“旱能澆、澇能排”的灌排體系,為農業生產筑牢水利屏障。
在聊城市茌平區胡屯鎮,水利技術人員帶領機械作業隊加緊進行清淤作業。為應對汛期極端強降水,該鎮投入76萬元專項經費,開展“清淤活水潤鄉村”行動,對60公里河道進行疏通治理。目前,清淤工程已完成20公里河道疏浚任務,惠及沿岸40個村莊,4萬余畝農田的灌溉條件顯著改善,河道行洪能力同步提升。
“這里發現險情!”近日,聊城市陽谷縣組織開展2025年度防汛搶險對抗演練,來自阿城鎮、張秋鎮等沿黃(金堤)六鎮的180名民兵應急排隊員,圍繞反濾圍井、編鉛絲網片、拴打家伙樁三大科目進行實戰化對抗,全面檢驗防汛應急處置能力。
在對抗演練現場,民兵應急排隊員搶筑反濾圍井、放置引水管,降低漏洞滲流速度。壽張鎮、十五里園鎮的隊員同步進行編鉛絲網片作業;張秋鎮與阿城鎮的隊員手持工具,在指定區域快速打入木樁、固定繩索,形成抵御水位快速上漲的“安全網”。
“陽谷縣地處黃河與金堤河沿岸,防汛責任重大。此次演練模擬持續性強降雨導致堤壩決口、管涌等險情。”陽谷縣水利局黨組書記張廣春表示,演練活動檢驗了應急隊伍的技術水平,也暴露了部分不足,為后續防汛工作積累了實戰經驗。下一步,該縣將完善應急預案,加強物資儲備和技能培訓。
為應對汛期及可能引發的次生災害,臨沂市蘭山區強化預報、預警、預演、預案措施,落實各類防御責任人,充實水利防汛搶險專家,對劉莊水庫等重點部位進行全面檢查維護;開展兩次水旱防御培訓,各鎮街組織27次防汛演練;修訂完善23項防汛預案,補充更新防汛搶險物資。
此外,蘭山區還構建農村基層防汛預報預警體系,布設35處簡易雨量監測站點及自動雨量站點,共享臨沂市水利局、市水文中心等部門監測數據,實現水位、雨量等信息實時采集傳輸。當達到預警閾值時,站點自動觸發預警并發送信息,拓展防汛預警“神經網”。(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