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高素質戲曲教育人才 王珮瑜戲曲教育人才孵化工作室在上海師大揭牌
中新網上海4月11日電 (記者 許婧)“在我看來,對京劇當代化傳播而言,樹立概念、找到觀眾、生產內容、用好渠道這四個要素非常重要。”著名京劇演員王珮瑜11日在母校上海師范大學說,她一直在重復地做“難而正確的事”。
這件“難而正確的事”便是把她這些年來京劇學習和舞臺表演的經驗分享給更多的人,讓越來越多的年輕觀眾熱愛傳統文化藝術。
王珮瑜是上海師大校友。早在1999年,上海師大與上海戲曲學校曾合作辦過戲曲專業班,王珮瑜是當時京劇班的一員。當天,上海市教委文教結合項目“王珮瑜戲曲教育人才孵化工作室”揭牌儀式在上海師范大學舉行。
上海師范大學校長袁雯指出,在科技迅猛發展,信息應接不暇的當下,傳統之根的尋覓,傳統文化的弘揚顯得尤為重要,作為國劇的京劇藝術更是刻不容緩。隨著“戲曲進校園”工程的持續推進,以及大中小學校戲劇教育一體化的聯動結合,京劇傳承又迎來了全新的機遇。
上海師范大學學術委員會主席、影視傳媒學院教授朱恒夫對中小學戲曲教育狀況進行過多次調研。他表示,“戲曲進中小學校園”工程可謂困難重重,不少地區還存在著較為嚴重的資源不均衡現象,戲曲教育的持續性堪憂。王珮瑜是當代杰出的余派老生,不僅個人藝術造詣高超,有著多年在一線從事京劇藝術普及的實踐經驗,同時還有一支專業過硬、經驗豐富的團隊,相信在他們的精心指導下,能夠培育出一批能堪大任的戲曲教育人才,使得中小學戲曲教育之樹常青、人才之源不竭。
揭牌儀式結束后,王珮瑜以一場題為“京劇藝術的當代化探索與思考”的講座贏得在場師生的滿堂喝彩。
“在我看來,對京劇當代化傳播而言,樹立概念、找到觀眾、生產內容、用好渠道這四個要素非常重要。”王珮瑜說她一直在重復地做“難而正確的事”,這件“難而正確的事”便是把她這些年來京劇學習和舞臺表演的經驗分享給更多的人,讓越來越多的年輕觀眾熱愛傳統文化藝術。
談及流量,她認為流量是中性的,當下“要尊重流量”,更重要的是,“要看流量用在哪”。
她以自己曾上過的綜藝節目為例說,這些節目本身的流量和大眾關注的程度,給京劇行業及京劇從業者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通過這些途徑,更便于實現京劇藝術、戲曲藝術的當代傳播。
王珮瑜回憶,二三十年前,她有一次站在舞臺上,忽然焦慮于臺下的老觀眾日后老到進不了劇院怎么辦,“難道表演是自己唯一的角色嗎?”
基于此,她創辦了瑜音社致力于創新戲曲教育,并在線下開設了“京劇小科班”,面向少兒開設京劇普及推廣的課程;在此基礎上,還新成立了少兒京劇團“瑜音小社”,培養京劇藝術的未來接班人。
“如果說在未來的5年中,我們能夠培養出一兩千個喜歡戲曲、真心熱愛京劇藝術的孩子和家庭,那么這個行業的生態也會發生改變。”王珮瑜感慨。
據悉,工作室隨后將開展多個人才孵化項目,如現場指導培訓、名師視頻錄制、衣箱物料制作等,力求在創新中擴大影響,在傳承中發掘人才,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才孵化探索更多有效方式和培養途徑。(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