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東安以文化“軟實力”賦能鄉村振興
中新網永州4月9日電(唐濤華 易海林 唐宇)近日,在湖南省永州市東安縣大盛鎮文化站藝術培訓室,十多位留守兒童圍坐在文化志愿者雷共華身邊學拉二胡。
大盛鎮是湖南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013年,該鎮文化站投入資金為留守兒童打造藝術課堂,免費提供培訓器材。孩子們依個人興趣愛好分成音樂、器樂、美術、書法等班,專業輔導教師定時免費進行藝術輔導。
“藝術課堂10年來共接待學生6000多人次,通過培訓挖掘了大批熱愛音樂、美術的兒童,先后選送50余名孩子考取中國戲曲學院、上海戲劇學院等院校。”大盛鎮文化站負責人唐運貴說。
近年來,東安多措并舉深入推進文化惠民工程,積極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文化“軟實力”練就鄉村振興“硬功夫”。
走進端橋鋪鎮石壩村宋兵前剪紙工作室,一幅219米的剪紙作品長卷《萬龍呈祥》氣勢恢宏。工作室里,一些婦女、兒童在學習剪紙。“剪紙是中國民間傳統技藝,簡單易學。今年是龍年,今天就從剪龍字開始。”東安剪紙非遺傳承人宋兵前介紹了剪紙藝術基本概念及剪紙方法和技巧。
石壩村有100多年剪紙傳統,逢年過節都會剪窗花、喜花貼在窗戶上。為充分發揮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石壩村圍繞建設剪紙特色村,大力挖掘剪紙文化,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引導村民發展文創、旅游、農業種植體驗等多元化產業。如今,該村剪紙愛好者已發展到近百人。
在蘆洪市鎮溪源村,女青年易少玲將東安剪紙藝術與花燈藝術相融合,并加以創新組合,形成集剪紙文化、花燈文化等多種文化于一身的宮燈。2016年以來,她自主設計了100多種剪紙花樣宮燈產品,獲得國家外觀設計專利證書,產品出口美國、意大利、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年銷售額100多萬元,帶動上百名村民增收。
目前,東安已有音樂、舞蹈等各類民間文藝團隊110個,文藝骨干2000余人,開展文藝志愿服務活動6500余次,累計受益群眾達百萬,成功打造水嶺鄉冷山村、橫塘鎮坪埠頭村等10個文化特色示范村,大盛鎮文化站、端橋鋪鎮文化站、紫溪市鎮荷葉塘村榮獲湖南省“最美瀟湘文化陣地”。(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