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國鄉村)山西海歸變身“新農人”:魚肥菜鮮助農興
中新社太原4月7日電 題:山西海歸變身“新農人”:魚肥菜鮮助農興
作者 楊杰英 楊潤德
一排排黃瓜長勢正旺,一尾尾鱸魚體態肥碩……7日,走進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三家村魚菜綜合種養示范基地,“魚菜共生”的混搭模式真正實現了“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
靠著在200多畝的荒地上發展魚菜綜合種養大棚,能創造1000萬元(人民幣,下同)的營業額。這是“95后”海歸程玉姣返鄉創業帶領村民致富的妙招。
在領略過異國他鄉的風景后,程玉姣逐漸明白,家鄉才是值得自己奮斗一輩子的地方。2020年,她選擇回鄉,成為村里的“新農人”。
“在三家村200多畝的荒地上,‘大棚魚菜綜合種養’成為我們新農產業的首選。”程玉姣說。
與傳統的養殖、種植方式相比,“魚菜混養”模式有何優勢?
“大棚養魚不受溫度局限,與北方傳統一年一產的養魚方式相比,可實現一年兩產至三產。”程玉姣介紹,現在大棚內飼養有加州鱸魚、虹鱒、錦鯉等品種,每畝大棚每年光養魚的純利潤可達七八萬元,種植的蔬菜也能帶來不菲的收入。
經過三年的科研加實踐,從虹鱒魚到鱸魚再到錦鯉,從葉菜、果菜到各種不同種類蔬菜,三家村魚菜綜合種養的技術已經從過去單池單套循環系統、雙池一套循環系統、四池一套循環系統,發展到現在規模化、區塊化生產管理模式。
“養魚的水經過處理直接成為種菜的肥料,既養魚又種菜,不影響產量還能節水節肥。”程玉姣介紹,利用這種新型生態蔬菜種植方式,魚和蔬菜不僅品質好,還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截至目前,三家村累計建成15座日光溫室大棚及92座養殖池。近日,三家村“魚菜混養”基地還入選2023年全國現代設施漁業基地。
作為山西省農業農村廳確立的山西省首個“魚菜綜合種養試驗示范基地”,三家村以此為依托,發展鄉村休閑觀光農業,拓展旅游產業鏈,推動農文旅、產學研高效發展,帶動農戶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作為三家村黨支部副書記,程玉姣鼓勵村民從過去傳統的農民轉變為職業新農人。“我們開設了現代農業大棚、鄉村旅游等課程,讓村民參加培訓班,提升增收技能。”
“手機是農具,直播是農活。”這已是“新農人”程玉姣的日常生活。她說,“未來,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能加入,一起挖掘鄉村潛力,把魚菜綜合種養產業做大做強。”(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