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人工智能的風險防范和治理面臨五方面挑戰
中新網3月26日電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4年年會于2024年3月24-25日舉行。3月24日下午舉行了“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專題研討會”,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在“小組討論二”環節的發言中表示,人工智能的風險防范和治理,面臨五方面挑戰:
第一是步調不一致問題。人工智能技術發展非常快,但治理體系的變化相對緩慢,因為每個法律法規的出臺都要經過一系列論證、多方考慮。
第二是信息不對稱問題。調研發現,政府作為治理主體,企業作為被規制主體,雙方都存在盲區。首先,企業不知道政府治理最關心的問題;反過來,政府對于技術可能帶來的風險也不清楚,雙方信息不對稱,有時候存在“共同無知”情況。
第三是風險規制過程中的成本不對稱問題。濫用或誤用人工智能的技術成本相當低,但防范人工智能技術風險的成本要遠遠高于它有可能造成的危害,所以治理的成本很高。
第四是全球治理體系的問題。全球治理往往與機制復合體相聯系,任何一個國家、國際組織或企業都無法獨立解決這個問題,人工智能就是典型例子。可能存在專業組織、國際組織、企業等多個組織都與某一領域利益相關,且具備一定條件和能力,都希望參與治理。這些組織之間可能沒有從屬關系,相互之間或有重疊,甚至是矛盾,這使得全球治理體系的形成有很大困難。
第五是地緣政治問題。目前,中美在科技領域競爭激烈,存在技術打壓問題,而這種地緣政治會帶來相應問題。因此在人工智能治理領域,也一定要有中美合作。
對于如何解決,薛瀾提到,一是加強安全領域的技術研發,尤其要加強國際合作;二是倡導敏捷治理;三是鼓勵企業內部自我規制;四是加強全球治理;五是打破“小院高墻”,加強中美雙方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合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