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一群場站軍醫的保障進行時

      發布時間:2024-03-15 15:12:00來源: 解放軍報

        “這就是我們的戰場,背上藥箱就進入戰斗狀態”

        剛調到空軍某場站醫院當軍醫的第一天,許承超就跟著院長姜炳乾到外場巡診。

        “聞聞他白大褂上洗不掉的煤油味,就知道一個場站軍醫應該是啥樣。”許承超發現,姜炳乾在幾公里長的跑道兩頭來回奔波,腳下生風。

        常在機翼下巡診,姜炳乾的白大褂和機務官兵的制服一樣沾滿了航空煤油的味道。

        衛勤保障是軍隊戰斗力的“生命底線”。當上軍醫后,姜炳乾給自己定的第一條工作標準就是:不忽視任何一個影響飛行的健康隱患。

        這一點,飛行員李玉波深有感觸。多年前,從空軍軍醫大學畢業的姜炳乾成為一名航醫,負責飛行員健康保障、評估工作。那一次,李玉波為某項飛行任務準備了許久。起飛前,姜炳乾對李玉波身體進行評估,診斷他感冒未痊愈,不宜起飛。

        李玉波拉住姜炳乾“說情”,想把這一關鍵架次完成。沒想到平時一向好說話的姜炳乾堅決不同意,并向指揮員匯報了這一情況,這一次飛行計劃最終被取消。李玉波心中怪他小題大做,兩人就此心存芥蒂。

        直到有一次,李玉波偶感風寒,在感冒前期還沒有出現癥狀的時候,他便按訓練計劃飛上高空。由于升速過快、載荷過大,他發現自己有一瞬間耳膜出現不適。

        返航后,李玉波心中一陣后怕:原來,一丁點生理狀況變化都可能影響飛行。他理解了姜醫生之前的決定,兩人從此成為彼此信任的朋友。

        這些年,李玉波從飛行員成長為指揮員,姜醫生也成為姜院長。坐在塔臺上遙遙一望,看到在跑道上背著藥箱巡診的姜炳乾,李玉波總會感覺分外踏實。時光流轉,崗位變換,兩人共同守護的東西從來沒有改變。

        跑道上,戰機一次次滑行留下的黑色印痕新舊疊加。夕陽灑滿跑道,鋪上了一層金色的光。

        年輕的軍醫許承超告訴記者,直到現在,他仍記得那個對自己意義非凡的“第一天”——

        銀色的戰鷹從頭頂呼嘯而過,姜院長指著一眼望不到頭的跑道,對許承超說:“這就是我們的戰場,背上藥箱就進入戰斗狀態。”

        “戰場衛勤保障,經得起復雜情況檢驗才是真功夫”

        副院長楊博程沒有想到,一次衛勤訓練,暴露出場站醫院保障方面這么多問題——

        訓練前一周,醫護人員提前準備了大大小小10余套保障方案,信心十足。可到了現場,大家傻了眼:突發情況接踵而來,保障效率完全沒有預想當中那樣快速高效。手術組傷員扎堆,由于沒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救治,部分傷員被判定“死亡”。

        考核失利,給所有醫護人員潑了一盆冷水。從訓練場返回,楊博程掂著之前的衛勤保障方案,眉頭緊鎖:“如果戰時出現批量傷員,按照我們現在的方案,各組人手夠不夠、藥材夠不夠、時間夠不夠?”

        面對這些未曾深究的問題,大家面面相覷。“如果今天不是考核而是實戰,我們拿什么跟身邊的戰友交代?”肩上的責任讓楊博程深感不安。討論中,大家有了一個共同的認知:“戰場衛勤保障,經得起復雜情況檢驗才是真功夫。”

        “從傷員產生到后送轉運,每一個環節都是隨機的。傷員、軍醫、衛生員,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會形成多種組合結果。怎么才能知道哪個方案是最優的呢?”“日常醫療保障任務這么重,不可能允許我們一遍遍通過訓練來打磨方案……”

        “可以建立一個傷員救治的模型!通過仿真模擬,運行出一個可靠結果。”衛勤保障專業研究生畢業的軍醫陸茗提出一個新想法。

        給傷員救治建模,沒有經驗可以借鑒。科研攻關剛開始時,進展異常緩慢。為了提升進度,大家下班后自發聚在辦公室,一起反復地推演論證。陸茗每天抱著資料研讀,走到哪帶到哪。其他醫護人員也根據自己的專長,緊鑼密鼓地學習編程和軟件操作。

        “傷員后送的路徑有幾條?藥材和血液供應保障的備選有幾項……”為了回答越來越多的問題,大家分頭行動,多次到體系醫院和地方醫療機構實地調研,在駐地范圍內探索建立起醫療后送和物資緊急供應網絡,一點點補齊建模所需的“拼圖”。

        “復雜的事情簡單做,簡單的事情重復做,重復的事情用心做。”這群場站軍醫用這樣一套“笨方法”,一次次突破自我。

        邊學習,邊摸索,一套模型框架日漸成形。那次,空軍軍醫大學衛勤訓練基地的專家組到該場站醫院調研。報告會上,陸茗展示了場站救護的仿真模型——人員、物資、裝備等保障要素形象地呈現出來,眾多節點在環環相扣的通路上有序流轉,一場衛勤保障行動躍然眼前。

        透過動態演示,可以直觀看到方案的“癥結”所在,也更清楚地了解到能力的短板,明晰未來訓練的方向。

        “這是思戰謀戰的成果,應該倡導和推廣。”前來調研的空軍軍醫大學胡教授告訴記者,他們將與該醫院聯合申請課題,開展交流合作,把仿真軟件的成果真正推廣運用起來。

        一顆顆創新的種子生根發芽,一個個關乎戰斗力生成的研究項目相繼展開攻關。

        前不久的一次綜合訓練中,該場站醫院依托仿真模型推演結果,對人員分組和救治流程作出科學調整。各要素分工明確,配合緊密,實現了高效保障。他們還結合訓練成果,和當地多所醫院合作建立傷員救治“綠色通道”,確保以更快的速度將傷員從戰斗一線送到手術臺。

        “一線所需就是專業拓展方向,只懂一門學科是不合格的”

        寂靜深夜,場站醫院門診室亮著的燈,散發出幾分暖意。

        士兵小龔因為智齒發炎,面部腫脹開口困難,已經發燒幾天。在牙科椅上,軍醫宋劼小心翼翼地為小龔清理齲壞的智齒……那天夜里,小龔終于退燒了。

        宋劼告訴記者,來到基層場站當軍醫這么久,遇上像這樣“專業對口”病例的機會并不多。

        3年前,宋劼從空軍軍醫大學口腔專業畢業,來到場站。看著兩臺落了灰的牙科椅位,專業成績優異的他有些彷徨。

        和宋劼有同樣困惑的,還有從海軍軍醫大學皮膚科專業研究生畢業的何宇飛。一次偶然的急診,讓何宇飛找到了答案。

        一名戰友不小心被蟲子叮咬,起初被當作普通蚊蟲叮咬處理。誰知,這名戰友發生了嚴重的過敏反應,病情急速惡化,甚至開始測不到血壓。何宇飛一邊不間斷地為戰友進行補液升壓,一邊快速將其轉送往體系醫院。

        “皮膚病很常見,但由皮膚炎癥引起的并發癥,有可能致命。”何宇飛向記者解釋說,“那次急診,讓我真切感受到基層專業衛生力量的重要性。”

        知敬畏,而后知進取。對生命底線的堅守,讓這群剛畢業就要“挑大梁”的軍醫們不斷拓展專業的邊界。

        “清創縫合、心肺復蘇、應激疏導、藥物使用……這些都是戰場給我們開的學習課目。對于基層軍醫來說,一線所需就是專業拓展方向,只懂一門學科是不合格的。”坐在門診室里,何宇飛邊算邊說:“場站飛行保障強度大,骨干軍醫常年分散在外,如果我只熟悉掌握皮膚專業的診斷治療,是遠遠不夠的。”

        基層需要,那就學習;戰場急需,那就苦練。

        院長姜炳乾在外場巡診完,總會回到康復理療室,用擅長的針灸與推拿為戰友們減輕病痛;麻醉醫師劉馨謠,在干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考取心理咨詢師,成為場站官兵的“知心姐姐”……

        在戰友們的帶動下,宋劼的迷茫很快變為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在影像科、搶救室、藥房這些“新課堂”上,宋劼陸續考取了執業醫師資格證、醫生規范化培訓證。一段時間后,他逐步具備了一個基層全科醫生應有的能力,已經能夠獨立承擔門診值班任務。

        一群場站軍醫的成長腳步,見證著一所部隊基層醫院的奮斗足跡。多年前,這棟標識著醒目“紅十字”的小樓,從場站衛生隊升級為場站醫院。大家還打趣說,這可能是全軍規模最小的一所醫院了。

        玩笑歸玩笑,在這群場站軍醫的眼中,這份改變意味著責任的升級。該場站領導介紹,近幾年,醫院的人才方陣日益壯大,研究生以上學歷的骨干越來越多,專業遍布皮膚、麻醉、口腔、營養等多個學科。

        戰場需要什么,場站醫院就拓展什么專業。影像科、檢驗室、理療室等一系列功能科室的成立,為搶救戰友生命增加了一份保障。

        這就是一群場站軍醫的保障進行時——從清晨到深夜、從一線到后方,他們的忙碌身影出現在營區的每一個角落。日日夜夜,他們全力以赴守護每一次飛行,將使命和職責寫進每一張處方箋。

        (應受訪者要求,部分人名為化名)

        親歷者說

        當好“神經末梢” 感知官兵冷暖

        -宋 劼

        凍瘡膏,對官兵治療凍傷有沒有用?

        按藥理學來說,它是對癥并有效的。但當真正深入基層后,我才發現,答案并不像說明書里寫的那樣簡單。

        那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風吹過來有一種透骨的冷。剛從軍醫大學畢業的我,作為新排長在警衛連當兵鍛煉。

        空曠的機場上沒有任何遮擋,只能任由冷風吹打在身上。帶隊巡邏過程中,借著微弱的月光,我注意到一個細節——小戰士握著鋼槍的手背關節處皮膚皸裂,掀開的皮肉邊緣蜷曲著,深深的裂口讓人心疼。

        我不禁問:“咱們不是有凍瘡膏嗎?你的手怎么會凍成這樣?”

        年輕的戰友只是笑笑,稚嫩的臉上是與這個年紀不相稱的成熟:“排長,我涂過了,沒用。但是不要緊,不影響啥。”

        凍瘡膏對治療凍傷有沒有用?以前,我堅信只要按時用藥肯定是有效的。但是,基層訓練執勤任務重,戰友們時常不注意堅持用藥。所以,只給他們開藥是遠遠不夠的。

        這些問題,只有真正下沉到官兵身邊的基層醫護人員才會了解。到基層連隊后,我常常思考,作為一名軍醫,我在自己的崗位上到底該干什么、能干成什么。記得剛畢業時,我意氣風發,期待用多年所學大展拳腳。來到基層部隊,坐在門診室里,我處理的患者90%以上不過是感冒發燒、腰腿疼痛這類基礎性疾病。我一度陷入迷茫:自己苦學多年、鉆研醫術的意義,究竟在哪里?

        那次當兵鍛煉結束后,我給自己定了一個規矩:每年冬天,提前給基層戰友們開展防凍傷健康宣講,在洗手池邊督促他們擦干濕手。熄燈前,再用保鮮膜把戰友們長滿凍瘡的手涂上藥膏裹起來。

        漸漸地,一直困擾我的那個問題答案,也隨著戰友們那一雙雙好轉的手,變得清晰起來。

        在我看來,我們軍隊的醫療體系就像是人體的“神經網絡”,其中的“中樞”和“大腦”負責分配醫療資源、解決疑難雜癥,而分布在座座軍營的基層醫護人員,就是感知官兵冷暖的“神經末梢”,擁有最豐富的觸覺,負責了解和保障基層官兵的健康。

        或許,我們所做的只是最不起眼的基礎醫療保障工作,日日夜夜、反反復復,扎在基層一線。但是,作為“神經末梢”的我們,是第一時間感知官兵冷暖、送去健康平安的“第一責任人”。

        勤懇盡心,在位履責。強軍路上,我愿意充分發揮基層醫務工作者的作用,當好衛勤醫療向一線官兵延伸的“神經末梢”。

        (本報記者危喬巧、通訊員李偉輝整理)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免费小视频| 美女扒开尿眼让男人桶爽视频| 女大学生的沙龙室|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麻豆自制| 濑亚美莉在线视频一区| 国产乱偷国产偷高清| 1000部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尤物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 欧美黑人疯狂性受xxxxx喷水 | 国产第一福利影院| bt天堂中文资源在线| 成年日韩片av在线网站| 九九热爱视频精品| 欧美激情第一区| 啊轻点灬大ji巴太粗太长了电影| 黄色91香蕉视频| 国产超碰人人模人人爽人人添| 一本一道dvd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日本大片免a费观看视频| 亚洲免费网站观看视频| 激情综合色综合久久综合| 吃奶呻吟打开双腿做受动态图 | 天堂/在线中文在线资源官网|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在线看| 日韩大片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天更新| 真实男女xx00动态图视频| 国产chinesehd在线观看| 黄色毛片电影黄色毛片| 国产精品多p对白交换绿帽| 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婷婷| 德国女人一级毛片免费|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美女| 欧美xxxxx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综合区自拍另类| 男女啪啪高清无遮挡免费| 又粗又硬又黄又爽的免费视频| 贰佰麻豆剧果冻传媒一二三区| 国产真实伦在线观看| 91欧美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