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草莓 萬家增收
走進大棚,寒意一下子被關在門外,陽光透過半透明的棚頂,均勻地落在滿目濃綠的植株上,顆顆鮮紅草莓點綴其間,散發著幽幽果香……這里是遼寧省丹東市東港市小甸子鎮鄉村振興產業園區。
“今天凌晨剛摘了一輪!品牌響,品質好,不愁賣!”小甸子鎮小甸子村村民房明說,幾年前,他帶頭在這里租了兩個大棚種草莓,現在年收入超30萬元,家里剛裝修了新房子。
曾經,小甸子鎮11個行政村中有9個集體經濟“空殼村”。“我們念活‘草莓經’,創新‘黨支部+園區+合作社’的發展模式,通過成立園區,黨員領辦果蔬專業合作社,富了鄉親,強了集體。”小甸子鎮黨委書記劉正毅介紹,目前,園區帶動群眾就業400余人,累計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約160萬元,村民生活和村莊面貌顯著改善。
獨特的自然條件和種植歷程,讓草莓成為丹東的一張靚麗名片。近年來,丹東不斷擴大草莓栽培規模,提升草莓種植技術水平,同時控制和保障草莓品質,推進三產融合,持續增強草莓品牌影響力。目前,丹東全市草莓播種面積9萬余畝,年產量達27萬余噸。
“這是今天早上剛摘的草莓,很新鮮!”丹東東港市椅圈鎮尹坨村村民張磊在自家草莓大棚里忙著拍攝草莓豐收的短視頻,從草莓的品種、大棚環境、口感等多個方面進行介紹,引得不少網友下單購買。
6年前,張磊選擇返鄉創業,目前經營著自家的1座草莓大棚。現在,他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大棚里拍攝新鮮采摘草莓的視頻,發布到網絡上。
搭上電商“順風車”,丹東草莓暢銷全國。近年來,丹東先后出臺多項扶持政策,對農村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建設、農村電商人才培養、涉農電子商務企業注冊等多方面提供支持與便利。同時,丹東還不斷加快建設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網絡體系,打造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村級服務社),解決了農村電商由鄉鎮到村“最后一公里”的瓶頸問題。
“全國草莓看丹東,丹東草莓看東港。”東港注冊電商企業、個體戶數6600余戶,各類電商網店1.5萬多家,草莓鮮果銷售中,電商銷售已占到70%。2023年,東港市成功舉辦首屆中國(東港)草莓品牌發展論壇,“東港草莓”品牌價值達371億元。
打造區域品牌,少不了品種的培育、品質的保障。在丹東,遼寧草莓科技研究院已成為集草莓科學研究、技術推廣、種苗生產及草莓保鮮包裝技術研發為一體的草莓專業研發機構,引進、試驗并大面積推廣了20余個國內外新優品種,推廣了30余項先進生產技術。遼寧草莓技術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姜兆彤,從事草莓科研工作已經30多年了。幾年前,他和同事們參與起草的《綠色食品草莓生產技術規程》,作為地方標準被推廣實施,如今已是丹東許多草莓種植戶的“必讀教材”。
目前,丹東市儲備草莓品種100余個,通過日光溫室、冷棚、露地等多種生產形式,調節草莓上市時間,全年有9個月時間都有草莓鮮果供應國內外市場,同時草莓加工品產業快速發展,有草莓汁、醬、罐頭等制成品10余個系列30多個品種。丹東草莓的主產區東港市,有近10萬戶農民從事草莓生產,農民人均草莓收入占總收入60%以上,鮮果年產值超60億元。
劉佳華 陶天野 羅心怡(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劉佳華 陶天野 羅心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