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科技支撐,農業發展更有勁
對于一個有14億多人口的大國,農業科技自立自強不僅關系可持續發展,更事關糧食安全和生存安全。
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突出強調農業科技創新,進一步明確了農業科技的定位、定性和定向,在我國農業科技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此后,歷年中央一號文件中農業科技內涵不斷豐富、舉措更加有力。近年來,農業科技創新在頂層設計中的分量不斷加重,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奮勇登攀,科技創新為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繼續高度重視農業農村科技發展,將“強化農業科技支撐”以專節的形式,納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政策體系,提出優化農業科技創新戰略布局,并對農業發展的重點科技需求——種業振興、生物育種、農機裝備、農技推廣體系等方面作出系統部署。此外,文件中還有多處體現了科技興農內容,如農產品加工、數字鄉村、綠色生產、防災減災應對、農業科技人才培養使用等。總體上看,科技興農的重點體現在“四行動,一建設”。
加快推進種業振興行動。科技興農,種業優先。種子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關鍵,種源安全關系到國家安全。目前,我國部分主要農產品品種生產效率和質量偏低,部分品種長期高度依賴進口。應發揮我國的制度優勢,科學調配優勢資源,集中力量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控風險,支持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加強種質資源搜集、保護和利用,加快生物育種產業化步伐,加快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大力實施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農業機械化是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抓手和基礎支撐。我國農業機械化邁入了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轉型升級的發展時期,農業生產各領域對農業機械化的需求結構發生深刻變化。農業生產急需的大型大馬力機械、丘陵山區適用小型機械等領域還存在短板弱項,部分關鍵核心技術、重要零部件、材料受制于人,制造工藝、重大裝備等與發達國家還有差距。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完善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開辟急需適用農機鑒定“綠色通道”,有效強化了農機裝備補短板政策支持和管理服務要求。
推進設施農業現代化提升行動。隨著以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氣象科技為特征的新一輪農業科技革命深入推進,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在設施農業加快集成推廣,不同類型的綠色技術模式不斷集成應用,為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提供強大動力。設施農業現代化提升行動以強化技術裝備升級和現代科技支撐為關鍵,持續提升設施農業集約化、標準化、機械化、綠色化、數字化以及應對氣候變化水平。
持續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建設數字鄉村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全面建強農業農村數字化基礎,大力推動數字技術賦能改造傳統農業農村,充分發揮信息化對鄉村全面振興的驅動和引領作用,有利于整體帶動和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條件建設。我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持續深化改革,在農業科技資源供給方面,逐步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各級農業科研機構分工協作、農技推廣機構和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組織銜接補充的多元化格局。進一步增強農技推廣服務實效,能夠有效破解科技進村入戶“硬梗阻”,讓科技創新成果在最需要的地方落地生根。
科技進步與技術變革已經成為農業發展的關鍵動力。面向未來,還應多措并舉、協同發力,繼續推動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堅實支撐。
(胡鈺 張哲晰 作者均為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