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昌生: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
中新網3月7日電 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7日上午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委員進行大會發言。
河南省政協主席孔昌生發言的題目是: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
孔昌生:農業現代化的進程,直接關系到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進度和質量成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要在觀念上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在產業形態上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路徑上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加快形成農業領域新質生產力。現就其中的關鍵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以前沿科技支撐農業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12月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緊盯世界農業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國農業科技水平,加快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全球農業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我國種業部分領域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農業集成技術創新與轉化應用水平低等問題仍較為突出。建議加快建立種質資源鑒定、評價和保護機制,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快培育國家種業陣型企業,不斷增強民族種業國際競爭力。推進畜牧業現代化,推廣畜禽標準化、自動化、智能化養殖模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加快補齊農機裝備短板,大力推動農業機械化、智能化,支持覆蓋耕、種、管、收、儲全環節的農業“大鐵牛”和丘陵山區適用小型機械研發推廣,加快農業數字化集成技術綜合應用,助力打造科技型農業。
二是以“鏈式融合”推動農業產業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向一二三產業整合發展要效益。當前,我國農業產業化既有“接二連三”融合不夠等問題,還面臨國際市場競爭加劇等外部挑戰。建議鼓勵從農資農機、農業生產到農產品加工各環節,在提升專業化水平的基礎上,強化聯接協同,共建產業標準,降低成本和風險,增強產業韌性。支持全產業鏈龍頭企業到農業主產區發展,做好“土特產”文章,促進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積極對標國際大公司,打造知名品牌,推動農業由“賣原料”向“賣加工品”“賣品牌”乃至“賣標準”轉變。
三是以適度規模經營推動農業生產方式變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是現代農業的方向。當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種地兼業化”等已經成為農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建議在穩定家庭承包經營“分”的基礎上,充分尊重農民意愿,有效發揮村集體經濟組織“統”的功能,充分發揮多元經營主體的優勢和作用。有序推進小田變大田,探索完善“土地流轉+生產托管”復合經營模式,引導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健康發展。支持探索創新適度規模經營與農民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比自己種地收入更多,不搞“大呼隆”,不人為壘大戶,健全土地流轉監管機制,引導農村土地規范有序流轉。
四是以培育新型農業資本增強農業發展內生動力。把農業做成現代化大產業離不開現代農業資本。建議加快完善國家農業支持政策體系,強化農業保護政策,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引導社會資本有序投入農業產業。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增強信貸資本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讓新型農業資本成為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強大推動力。
(根據網絡文字直播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