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國內

      代表委員建言保障新業態勞動者合法權益

      發布時間:2024-03-06 14:26:00來源: 法治日報

        代表委員建言保障新業態勞動者合法權益

        政府主導構建靈活多樣社會保障制度

        □ 本報記者 趙晨熙

        外賣小哥、快遞員、網約車司機……隨著數字經濟的深入發展,以平臺為基礎的新就業形態正在成為靈活就業的新趨勢。據全國總工會第九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已達8400萬人,占職工總數的21%。

        在為百姓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新業態勞動者的權益保障問題也受到各界關注。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和全國人大代表聚焦新業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問題,從完善制度建設、壓實平臺責任、推進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工作等方面建言獻策,為新業態勞動者紓困解難,強化保障其合法權益。

        法律界定較為模糊

        近年來,隨著大量新就業形態的催生,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委員、云南工商學院董事長李孝軒對這一就業群體給予了更多關注。他發現,新就業形態因就業容量大、門檻低、靈活性強等特點,使得其“蓄水池”和“穩定器”作用不斷增強。但另一方面,受制于現有法律制度體系的約束,新業態勞動者的勞動和社會保障體系的不適應性等問題也日益凸顯。

        “新就業形態涵蓋平臺、用戶、勞動者及勞務派遣機構等多元主體,但由于現行勞動法律法規建立在傳統勞動關系的基本框架上,使得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關系在法律上界定較為模糊。”李孝軒在調研中發現,一些平臺會將與勞動者的勞動關系違規界定為“信息交易關系或合作關系”,或刻意“隱蔽勞動關系”,還有的甚至強制勞動者默認“無勞動合同關系”,將工傷、生育、養老等社會保障義務轉嫁給勞動者個人,使這一群體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障。

        李孝軒建議加快建立完善政策制度體系,盡快修訂就業促進法、勞動合同法、《失業保險條例》和《工傷保險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建立與新就業形態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研究制定保障靈活就業等政策制度。要明確不同主體的權責邊界,確立勞動權益基本保護標準,完善勞動爭議處理辦法,全面規范用工模式等。同時,加強監管,嚴厲打擊以去勞動關系化等形式規避法律的行為,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陸銘也帶來了關于創新新就業形態權益保障治理模式的提案。他認為,首先應當在立法和司法實踐上確認勞動者新就業形態的合法性。

        “應尋求在現有勞動合同法框架下對傳統勞動模式進行探索和突破。”陸銘以用工定性為例解釋稱,對新業態勞動者,應更注重勞動供求雙方的市場交易和合約關系,在此基礎上重塑新就業形態用工場景下的權責利益體系。

        陸銘注意到,當前個別地方出臺的相關政策中已經對靈活就業模式有一定體現。比如《上海市就業促進條例》第六十六條規定中,就將個體經營、非全日制、新就業形態等形式均視為靈活就業模式。但這些規定并未形成對勞動法及勞動合同法中勞動合同關系的完全突破,未在稅收、勞動保障、工傷、養老待遇等方面有針對性地對靈活就業者予以保護。他建議針對靈活就業者的工傷、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方面,研究制定專門制度。

        壓實平臺企業責任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金臺律師事務所主任皮劍龍在調查中發現,當前平臺在社會保障方面的角色和責任不僅被忽視或淡化,甚至將社會保障責任轉嫁給新業態勞動者自己承擔,導致新業態勞動者在面對疾病、工傷、失業等風險時缺乏必要保障。

        “平臺作為新業態從業者的主要工作場所和收入來源,理應承擔起為他們提供必要社會保障的責任。”皮劍龍建議,要加強執法監督,壓實平臺企業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責任,要根據平臺獨特的用工模式,進一步明確其在社會保障體系中應承擔的責任與義務,確保其運營合法、規范且合理。

        在明確平臺與新業態勞動者之間法律關系的同時,應對平臺為新業態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障費用的標準和方式等進行規范化管理。這意味著,平臺要依法或經協商為新業態勞動者繳納相應比例或金額的社會保險費,并為他們提供諸如職業病預防、工傷保障以及醫療援助等必要的社會保障支持及福利補助。通過這些措施,為新業態勞動者構建更加全面、有力的社會保障網絡。

        為滿足新業態勞動者的多樣化需求,皮劍龍認為,應考慮由政府主導,構建一個靈活多樣的社會保障制度。該制度可涵蓋多種社會保險產品,如基礎保障型、商業增強型以及短期應急型等,旨在為新業態勞動者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保障選擇。勞動者可以根據自身工作性質、收入狀況和個人需求,挑選適合自己的保險類型和保障期限,確保新業態勞動者能獲得最符合自身情況的社會保險保障。

        加快推進頂層設計

        去年11月,廣東省中山市送外賣的朱先生在送餐途中發生交通事故受傷。得益于廣東省于2022年7月實施的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工作,朱先生通過平臺“一鍵報案”、在線遞交材料后,很快就拿到了職業傷害確認結論書,并報銷了3000元醫療費。

        2022年7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會同相關部門啟動了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工作。據介紹,“新職傷”試點采取按單繳費,保費由就業人員所在平臺承擔,實行每單必保,每人必保。保障范圍與待遇方面,從業者在執行平臺訂單任務期間遇到交通事故或意外事故等情形,可享受職業傷害保障待遇,包括醫療費用、康復費用等項目,基本參照現行工傷保險。截至2023年9月,已有共計668萬人納入了職業傷害保障范圍中,各試點省市累計作出職業傷害確認結論3.2萬人次,支付職業傷害保障待遇共計4.9億元。

        “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取得了積極成效,但僅涵蓋7個省份、4個行業、7家平臺企業,覆蓋面相對有限。”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太保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周燕芳擬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提交關于加快推進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擴面的建議。

        頂層設計方面,周燕芳建議由人社部牽頭出臺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開展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工作的基本原則、籌資機制、保障內容、監督管理等方面內容。

        范圍擴面方面,她建議,一方面有序擴大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的試點地區,特別是經濟比較發達、人口比較密集的京津冀、長三角等地區。另一方面,逐步擴大試點平臺企業范圍,將市場占有率較高、經營管理較好、參保意愿較強的平臺企業納入試點范圍,切實擴大可享有新就業形態的職業傷害保障權益的就業人員范圍。

        此外,還應加強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信息平臺建設與數據共享,并探索增加第三者責任保障,鼓勵保險機構創新商業保險產品和服務,提升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保險服務的獲得感和便利性。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好男人官网资源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字| 天天影院良辰美景好时光电视剧|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字幕|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 向日葵app在线观看下载视频免费| 18videosex性欧美69| 成人3d黄动漫无尽视频网站|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成人| 国产亚洲婷婷香蕉久久精品| 269tv四季直播苹果下载| 少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不卡一二区| 波多野结衣作品大全| 国99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sss欧美华人整片在线观看| 女人与zozo| 久久AV高潮AV无码AV|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片在线| 免费毛片在线视频| 51影院成人影院| 小箩莉奶水四溅小说|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奇米色影视|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交换朋友夫妇2| 花季传媒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你懂的 | 美女被a到爽视频在线观看| 天堂а√在线地址中文在线| 久久99热66这里只有精品一| 村上凉子丰满禁断五十路| 啊灬啊灬啊灬快灬深用力| 成人免费视频网站www| 国产色a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