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眼觀兩會】全國政協委員白濤:加強數字金融監管,對大模型算法加強監控
中新經緯3月4日電(李自曼)4日,中新經緯獲悉,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壽集團董事長白濤提交了“大力支持數字金融發展”的提案。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壽集團董事長白濤受訪者供圖
白濤指出,隨著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日益深度融合,加快發展與數字經濟相適應的數字金融,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未來大國競爭、搶占戰略主動權的重大舉措。
白濤認為,在實踐中,數字金融發展還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一是適應數字金融發展的法律體系有待完善,在促進數據共享流通與合法利用方面缺乏明確規定,數據要素價值還未充分釋放。二是數字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還需加強,目前人口、健康、醫療、交通、環境等不同領域數據尚未有效貫通,算力資源使用效率還不高,大量的算法開發力量未能有效利用。三是數字金融監管亟待升級,更加多樣化的數字金融形式導致金融風險的隱蔽性、傳染性更強,對數字金融監管提出了新的挑戰。
在白濤看來,數字金融是個生態系統,迫切需要政府、監管以及社會各界同題共答、同向發力。對此,白濤提出四點針對性建議:
一是堅持立法修法先行。建立健全公共數據集中開放共享等法律法規,明確數據合規流轉實施細則,兼顧安全性與流通性,支持金融機構運用大數據進行產品服務創新,為充分發揮數據要素作用、促進數字金融發展創造更好條件。
二是加快完善數字金融基礎設施。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加快構建聯通醫療、農業、林業、氣象等行業的公共大數據平臺,建立安全權威的算力資源供給能力和供給體系,加強大模型等人工智能基礎平臺的統籌及利用,提供通用性、基礎性智能服務的大模型,避免資源浪費以及潛在風險。
三是加強數字金融監管。完善數字金融監管體系與監督評估機制,加快研發基于數字技術的監管工具和監管平臺,對大模型算法、應用場景等加強監控和防范,確保數字金融發展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符合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
四是加快建設數字金融人才隊伍。緊盯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前沿數字技術發展趨勢,完善數字金融人才培養體系,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設數字技術與金融的交叉學科,著力培養數字金融復合型人才。持續健全金融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推動金融從業人員及時掌握數字知識和技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