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活背后的“法治密碼”
□ 本報記者 王鶴霖 王家梁 文/圖
“各位父老鄉親,臨近春節,今天請大家來,就是來給大家說一下過年期間的一些注意事項,用火用電要小心,時刻謹防電信詐騙……”春節前夕,《法治日報》記者走進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古州鎮月寨社區,看見村民們圍在院壩里開會。
“以前我們村有很多問題、糾紛難以解決,但自從開展‘院壩協商’后,問題解決了,建議也有地方提了,我們的積極性、自覺性一下子就提高了。”月寨社區村民李華英對記者說。
據了解,榕江縣用“鳴鑼喊寨”的方式召集村民開會,并定期召開“榕易談”和“院壩協商”,緊緊圍繞基層社會治理、庭院經濟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綜合發展等群眾關心關切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協商,廣泛凝聚共識,促進協商成果轉化,形成了“有事大家說、發展大家議、事情大家辦”的共商、共管、共發展新局面。
不僅如此,榕江縣各村寨還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通過民主協商,訂立村規民約。“以前,月寨很多地方管理不夠規范,存在垃圾亂堆亂放、鄰里關系不好、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等問題。有了村規民約后,這些不足的地方有了很大改善,鄰里關系也更加和諧。”月寨社區黨支部書記李通能說,村規民約重在執行,村規民約的制定和完善使得村民行為準則有了新“標尺”,群眾自覺遵守、互相監督,讓鄉村風貌得到極大改善。
榕江縣不斷加大法治建設工作力度,創新探索將民歌普法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有機融合,將民歌普法融入民事案件審判等工作,為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建設法治鄉村進行了有益探索。
記者來到寨蒿鎮扒王村,只見老歌師龍上豪正在伏案創作歌曲。
今年82歲的龍上豪,是當地有名的歌師,曾任榕江縣寨蒿鎮黨委書記、縣司法局司法助理員等職。自1999年從榕江縣司法局退休后,就一直為當地編寫普法山歌,并主動申請成為寨蒿鎮扒王村義務調解員。
“農村大部分群眾文化水平有限,聽不懂法律條文,但是用他們感興趣的民歌去宣傳、調解的話,他們會愿意聽你說,而且也聽得懂,容易理解。”龍上豪向記者介紹說。
榕江縣民族文化濃厚,當地群眾素有“飯養身、歌養心”的說法,很多民族的歷史、文化及習俗都是靠民歌口耳相傳。
近年來,榕江縣探索社會矛盾化解新思路,將民歌引入司法工作中,推出“民歌法庭”基層社會治理新機制,通過邀請鄉土人才“以歌釋法”,用民歌向群眾普及法律、調解糾紛,將民族文化和法治教育完美融合,極大地推進基層法治建設。
2023年,榕江縣深入推進縣域社會治理,開展法治集中宣傳142場(次),發放宣傳資料26300余冊(本);組織播放法治警示教育專題片1140場;組建村(社區)法律服務團、法治宣講隊等入村指導開展“法律明白人”培訓259場(次),累計培育農村“法律明白人”1282名,培育學法用法示范戶267戶;全縣創建和諧村(社區)53個,創建和諧家庭17088戶,人民群眾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
“接下來,我們將持續緊扣問題導向,緊盯群眾需求,扎實推進縣域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實踐,不斷完善‘多網合一’架構職能,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著力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從‘反應式’走向‘參與式’,實現‘小事不出寨、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糾紛不外溢’,不斷推進平安榕江、法治榕江建設。”榕江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楊強說。
記者手記
榕江縣因地制宜,不斷探索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模式,提升了基層治理能力和服務群眾水平,有效地激發了群眾內生動力。
如今,榕江縣已找到幸福生活背后的“法治密碼”,產業興盛、百姓富強、村居美麗的美好藍圖正在徐徐拉開,人人參與、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格局正在不斷形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