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暖中國丨川西高原“高冷”小站的“熱鬧”春運
中新網阿壩2月6日電 題:川西高原“高冷”小站的“熱鬧”春運
作者 朱琳琳 張浩杰
2月初的清晨,四川省阿壩州松潘縣鎮江關鎮,街道在凜冽的寒風中蘇醒,幾家店鋪開始營業,剛處理好的牦牛肉冒著白色的熱氣。在鎮子道路的一端,夾在兩座大山中間的一棟藏式建筑格外顯眼,這就是川青鐵路鎮江關站。
鎮江關站處在險峻的大山之中,海拔2503米,受地形所限,上面是車站股道,下面是車站,中間要通過彎曲的樓梯連接,因此它也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座進站天橋跨越國道的火車站。
早上8點,車站職工在寒風中開始進行保潔、客票整理、檢查設備有無積雪等工作。“今天客流集中在中午12點以后,大家趁著旅客還沒過來前,把準備工作做得充足一些。”鎮江關站站長郭琦點完名后向大家作安全提示,“石德,請你負責協調保潔在8點50分那趟車開出去后,抓緊恢復一遍衛生,待會兒乘客排隊的時候就暫停一下。那會兒旅客多,穿來穿去打掃,影響旅客。第二趟車始發前,你就回到重點旅客候車區域,幫著帶孩子的旅客拿點行李,看到低齡小朋友上樓梯一定要過去幫著牽一下。”
川青鐵路于2023年11月底開通后,從成都東站出發,最快86分鐘到鎮江關站,比汽車節省4小時左右,前往松潘和九寨溝、黃龍景區在此中轉的游客絡繹不絕。今年,鎮江關站迎來首個春運。
設計之初,鎮江關站作為中間小站,主要解決沿線居民出行,設計候車面積僅有206平方米。為緩解客流壓力,車站在天橋、走廊上設立了臨時候車區,并安裝顯示屏、座椅及相關服務設施,實際候車面積達到1190平方米,最大候車能力達992人。
每天上午10點到下午1點,是小站最繁忙的時候。
“一般車站候車只需要提前15到20分鐘檢票,我們這兒不行,必須得提前一兩個小時,讓乘客提前到連廊和天橋候車。”藏族檢票員桑迫羅日望著眼前長達百米的隊伍說,“鎮江關的溫度太低,游客們都來得早,不能讓旅客在外面站著吹冷風。”
幾百人同時進站,也根本來不及。明明不是旅游旺季,在高鐵動車開行后,游客們有著強烈的出行欲望。這座川青鐵路最小的車站,因此承載了遠超預想的客流量。
“我們現在是12名職工輪班,均為青年人,絕大多數是當地人,其中8名是少數民族。每個班8人,在今天加開動車前,每天開行3對動車,迎來送往3000多名旅客,和鎮江關鎮子上的總人數差不多,非常熱鬧。”郭琦看著每天熱鬧的小站,把能動員的工作人員都動員起來了,“每天我們一起同吃、同住、同勞動,住在一個宿舍樓,在一個食堂就餐,那就不分你我了。”
每一天,各項工作都緊鑼密鼓,車站職工們不敢有絲毫松懈。“繁忙又緊張”,羌族職工肖久丹這樣形容,“特別是客流量大的時候,我們更加專注,不放過每個環節、每個細節,盡最大的努力服務好旅客。”
郭琦忙著站內各項事務,對講機中的信息應答不及,連話語也變得精煉,“站小、人多,責任大”“牽著小孩”“老人進來了”。
中午時,原本從事行車工作的藏族車站值班員羅吾建措拿著擴音器站在天橋處。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分工,但在休息時,他們都會自動補位。“那么多乘客,那么多候車點,多一個人多一雙眼睛,讓乘客平安出行,就是我們最大的愿望。”
一天的忙碌,只有在最后一趟動車駛離鎮江關站后才能結束。
截至2月5日,川青鐵路鎮江關站累計運送游客超10萬人次,免費接駁運送游客6萬余人。松潘古城游客逐日增多,黃龍景區的游客數量較往年同期增長了一倍。(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