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空氣質量連續9年全面達標 將推進國際一流美麗灣區建設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杜娟)1月31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2023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
2023年,廣東連續三年獲得國家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優秀等次,大氣6項主要污染物連續9年全面達標,2023年全省空氣質量達標率為94.8%,改善幅度居全國第二。水環境質量方面,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前兩年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給廣東的任務,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到了91.9%,劣V類斷面全面清零,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達到了92.3%,為有監測評價以來最高水平。
日前,《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正式印發,其中提出,要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深化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領域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共建國際一流美麗灣區。打造生態環境品質國際一流的美麗灣區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應有之義。
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徐曉霞在發布會上表示,接下來將錨定粵港澳大灣區“一點兩地”的全新定位,對標美麗中國先行區的目標要求,全面深化粵港澳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攜手推進國際一流美麗灣區建設取得更大進展。
一是創新謀劃共建美麗灣區合作路徑。在部省合作框架協議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共建國際一流美麗灣區的合作內容,制定出臺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的行動方案和政策舉措,在美麗藍天、美麗河湖、美麗海灣、美麗城市、美麗鄉村等多維度地開展示范建設,形成一批具有灣區特色的示范案例,帶動全領域、全方位、全地域推進美麗中國先行區的建設。
二是創新推動重點領域的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在原有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合作的基礎上,推動建立更加緊密務實的粵港澳生態環境保護合作機制,聚焦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海洋環境保護、應對氣候變化以及固體廢物協同處置等重點領域。
三是創新推動重大戰略平臺示范先行。以橫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合作平臺作為載體,率先探索試行與國際接軌的生態環境管理體系、標準體系以及合作模式,開展碳標簽互認機制的研究與應用,探索建立區域內部產品碳足跡與低碳產品認證制度,推動三大平臺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和交流合作,強化綠色金融、綠色貿易、綠色能源等領域的國際合作,實現高水平的互利共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