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進化論:紹興何以成為長三角民營經濟發展“新沃土”?
中新網紹興1月25日電(記者 趙曄嬌 方堃)面對嚴峻復雜國際形勢和超預期因素影響,經濟大省浙江交出了2023年全省生產總值82553億元的“高分答卷”。這張答卷中,千年古城紹興的成績令人矚目,2023年,紹興全市生產總值增長7.8%,增速居浙江省前列,一如既往以“穩”“進”“立”之姿,為浙江全省大局作出貢獻。
千年古城紹興,為何能以“競奔”的姿態乘勢而上,成為長三角民營經濟發展的“新沃土”?
民營經濟行則城市行。紹興是民營經濟大市,目前有市場主體78余萬戶,99%都是民營主體,他們創造了紹興全市75%的生產總值,貢獻了80%的稅收、90%的就業崗位、98%的研發投入。
“2023年,紹興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8%,出口增長11.8%,均居全省前列,這其中,民營經濟的貢獻是最大的。”紹興市委書記溫暖接受中新社專訪時表示,紹興始終高度重視民營經濟,政府和市場“兩只手”協調配合,全力助推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23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紹興有12家企業上榜;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發布的“2023浙江民營企業100強”中,紹興有10家上榜;浙江省商務廳發布的2023年度浙江本土民營跨國公司“領航企業”名單中,紹興有企業12家上榜,占了20%。
在溫暖看來,紹興的一批“鏈主”企業,具有寬闊的全球視野,他們積極踐行地瓜經濟提能升級“一號開放工程”,開展跨國并購,引進高端項目、技術和人才,在更大范圍聚集發展資源。
值得一提的是,紹興還擁有一大批創新型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接近3000家,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成為民營經濟始終充滿活力的重要因素。
“有為政府+有效市場”是引領紹興經濟發展的關鍵路徑。
總投資100億元的比亞迪功率半導體項目實現簽約后89天“拿地即開工”;全球最大的年產4萬噸鈉離電子正極材料項目簽約5個月投產;浩克智能裝備總投資20億元年產5000套智能電氣控制系統項目,僅用20天便實現了“四證齊發、拿地即開工”……2023年,紹興政府錨定打造“高質效改革先行市”“營商環境最優市”目標,發布《紹興市大力促進民營經濟做優做強若干措施》,以更大力度、更廣領域、更多惠及的政策措施,進一步提振民營企業發展信心,確保民營企業發展的長久生命力。
為體制機制“松綁”、為科技創新“除障”、為人才流動“破冰”、為企業發展“護航”……2023年紹興市多次召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牽頭主持的企業家座談會,并在該市域啟動了“愛企行動”系列活動,以“企業需求+困難訴求”為核心,以“領導領辦+部門主辦”為途徑,通過“面對面、點對點、零距離”方式,開展7大“愛企行動”。
春江水暖鴨先知,改革的風潮最易被市場感知。
上市公司的數量和質量,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也是檢驗一個地區營商環境和市場活力的重要標準。
2023年12月21日,紹興興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主板成功上市。自此,“紹興板塊”迎來第100家上市企業,境內A股上市公司數量達80家,位居全國同類城市第3名。
“面對國內外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紹興扎實的產業基礎、良好的營商環境,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了優質條件,推動經濟增長始終保持韌性活力,彰顯出持久動力和巨大潛力。”溫暖表示,千年古城紹興一直在“趕潮”路上,立于歷史與未來的交匯處,紹興當以創新改革開放破局之勢,勇闖中國式現代化市域實踐新路子,奮力譜寫新時代膽劍篇。(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