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冀望20萬“候鳥人”為壯鄉代言
中新社南寧1月25日電 (張廣權)廣西“小砂糖橘”們組隊北上引爆東北“冰雪游”,成今冬互聯網“頂流”。正在召開的廣西兩會上,廣西人大代表熱議“小砂糖橘”現象,建言“候鳥天堂”廣西發力打造國際“候鳥人”養生勝地,冀望20萬“候鳥人”爭做壯鄉“代言人”。
隨著冬季來臨,氣候溫暖、生態優越的廣西迎來新一波“候鳥式”旅游熱。許多游客選擇前往廣西巴馬、北海等地越冬避寒,享受陽光、空氣、沙灘和海風。據官方統計,每年旅居巴馬、北海的“候鳥人”數量超過20萬之眾。
“巴馬是‘世界長壽之鄉’,空氣負氧離子高、水質呈弱堿性、地磁對人體睡眠有促進作用,非常適合養生。”廣西人大代表、巴馬旅游行業協會副會長羅麗巖介紹,為服務旅居者,當地建設候鳥驛站,組建法律咨詢、志愿服務、琴棋書畫等工作室,并開辦老年大學,服務南飛“候鳥人”。
“候鳥式”旅游持續升溫,順勢帶火廣西“候鳥經濟”的同時,也致部分“候鳥”城市交通、住宿、醫療、生態環境等方面承壓。醫院醫療用房、高端人才捉襟見肘;垃圾處理、自然資源過度開發等問題日益突出。
“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為‘候鳥人’提供更好居住環境,吸引他們長期定居。”羅麗巖表示,廣西應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法規,促進“候鳥式”旅游健康發展,為國內及國際“候鳥人”打造“向往的家”。
“每年11月中旬開始,大量的北方老人到北海避寒養生,讓北海的冬天沒有了旅游淡季。”廣西人大代表、北海市銀海區區長郭彥江表示,廣西致力國際“候鳥人”養生勝地建設,應與周邊省份開展合作,共同打造“候鳥式”旅游品牌,實現資源共享、互利共贏。
“‘候鳥式’旅游火熱,廣西要化‘流量’為‘留量’。”郭彥江建議,建立和維護與“候鳥人”的緊密聯系,構建親善長者的生活環境,幫助“候鳥人”找到歸屬感和認同感。與此同時,還應通過設立“候鳥人”代言人計劃,鼓勵他們為壯鄉“代言”。
當前,廣西正著力將巴馬、鳳山、東蘭、天峨、大化、都安等六縣升級打造為“巴馬國際長壽養生旅游勝地”。廣西人大代表、巴馬瑤族自治縣縣長余浩學表示,下一步,巴馬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開發多元化旅游產品,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加大人居環境整治力度,爭取早日建成國際“候鳥人”養生度假勝地。(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