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2023年全國法院訴前調解成功案件1204萬件
記者從1月14日召開的全國高級法院院長會議上獲悉,最高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表示,要用心用情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始終把人民群眾滿不滿意作為評判審判質效、改革成效的標準。
2023年全國法院訴前調解
成功案件1204萬件
最高人民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2023年,全國法院訴前調解成功案件1204萬件,占訴至法院民事行政案件總量的40.3%。最高人民法院要求,要扎實辦好教育、就業、醫療、安居、養老、婚姻家庭、環境保護、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案件,切實解決好一些弱勢群體、困難群眾所急所盼。
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 敢用善用懲罰性賠償
要服務保障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加大對惡意侵權的懲治力度。敢用、善用懲罰性賠償,不僅受害者權益得以挽回,更要讓侵權者付出更重代價,以嚴格公正司法樹立鮮明導向。
防止和糾正把經濟糾紛認定為刑事犯罪
最高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法治環境,推進涉案企業合規改革,創新完善合規監管機制,推動個案合規向行業合規延展,探索構建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合規司法制度。防止和糾正把經濟糾紛認定為刑事犯罪、助力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監督行政機關守信踐諾、推動行政監管措施審慎包容透明、善意文明執行。
做實涉訴信訪“有信必復”工作
記者從會議上獲悉,一個時期以來,涉訴信訪仍是各級法院面臨的“老大難”問題。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做實“有信必復”工作,要嚴格落實7日內程序性應復盡復、3個月內實質性答復、未辦結的每月反饋進展。
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各級法院院長要帶頭接訪、包案化解“骨頭案”,申訴多年的疑難案件要盡力公開聽證,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特約監督員、律師、街道社區等多方參與,擺事實、舉證據、釋法理,讓公平正義可見可感,努力實現案結事了政通人和。做好涉訴信訪,既要做實矛盾化解、案結事了,更要通過送上門的群眾申訴,找準審判執行環節訴源訪源的突出問題,強化監督指導,針對性改進工作。
加大裁判文書上網力度
最高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表示,為針對性解決裁判文書網使用效果不佳、權利保護不力、安全風險暴露等問題,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加大上網力度,具有法治引領、教育、警示作用的文書,都應當上網;最高人民法院、高級法院的文書,要更多地上網;上網文書數量應當保持相當規模,并應當覆蓋各審判領域、多種案件類型。要平衡好文書公開與當事人合法權利、隱私保護之間的關系,上網公布裁判文書要隱去相關識別信息,確保當事人及其家人的生活工作、各類企業單位的經營發展不受裁判文書上網公布的影響。同時加大人民法院案例庫建設力度,更優更實為司法審判優質高效服務,為社會公眾學法、專家學者科研、律師辦案服務。
(總臺央視記者 張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