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大塘發揮大產業規模經濟效應 打造灣區特色新材料專業鎮
2023年12月29日晚上,佛山市三水區副區長、大塘鎮黨委書記錢靜瑜一行乘坐高鐵從湖北南下,抵達廣州南,回到三水。
他們帶回來的是一塊牌匾和一張獎狀——大塘代表三水入選2023年度縣域高質量發展經典案例。這是屬于大塘乃至三水的一份年終大禮,也成為邁向新一年的精彩起筆。
按照活動主辦方安排,與會人員本在黃石大冶再住一晚,第二天返程。但當晚大塘鎮3名基層干部連夜返淼。
淼淼三江,奔流不息。彼時,在佛山北部,大塘新材料產業園內,水泥攪拌樁機快速轉動著,施工人員正緊鑼密鼓進行表層土清理……燈光照射下,醞釀著一場產業能級的提升。
日夜兼程、加班加點,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抓住佛山北向戰略機遇,勢如破竹建設佛北戰新產業園,打造灣區特色新材料專業鎮。
撰文:李周秦
“巨頭雙子”落戶
招商引資創歷史新高
從珠三角環線高速進入大塘服務區,驅車不到10分鐘便可在塘西大道旁看到幾千畝連片土地平整一新。
這里是佛山大手筆布局的佛北戰新產業園大塘新材料產業園。超萬畝的全新園區,一年多時間里,園區建設、產業招引、項目動工已如火如荼。
這是三水以3.0新理念謀劃打造的主題園區之一,承載著高質量發展的新希望,也讓大塘這個在佛山經濟版圖上不起眼的北部小鎮“顯山露水”。
展露光芒的第一波流量,無疑是招商引資帶來的。兔年新春開工第一天,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動下,總投資額238億元的廣東寧德邦普一體化新材料產業項目落子大塘新材料產業園。
這個被列為全省百億級重大典型的項目成為大塘鎮有史以來落戶體量最大的產業項目,也創下佛山近十年來單個項目最高簽約額紀錄。
開一個好局,育萬千新機。全球化工新材料行業龍頭——傳化集團有限公司也在大塘新材料產業園擲資50億元建設新型功能化學品項目,打造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傳化化學華南總部基地。
“巨頭雙子”落地讓大塘鎮乃至三水區在全市經濟格局中大放異彩。2023年,三水區招商引資總額創下超800億元歷史新高,戰新產業投資額、工業用地出讓面積更是占到全市1/3。
而大塘鎮招商引資總額便達321.75億元,同比增長448%,刷新該鎮招商歷史紀錄,拔得全區頭籌;全年累計出讓土地3540畝,排名全區第一。
這些數據若是放在全市32個鎮街來看,也是相當亮眼。2023年佛山市預計簽約投資總額突破4000億元,大塘鎮的占比超8%。
那么大塘鎮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因為我們迎來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春天——佛山北向戰略。”錢靜瑜在2023年第三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論壇暨首屆中國基層社會治理發展論壇上作分享時說。
北向戰略是佛山促進五區整合、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大布局,是推進“百千萬工程”十大行動之首,落點于總面積達518平方公里的佛北戰新產業園,這是全省七個大型產業集聚區之一。
作為佛北戰新產業園的核心起步區,大塘新材料產業園由市、區、鎮三級工作專班聯動統籌保障園區開發建設。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把省、市、區重要機遇轉化為鎮域發展的強大動力,大塘造勢而起,乘勢而上,全力打基礎、筑平臺、建園區、優環境,持續推進全產業鏈建設。
當前,大塘新材料產業園已收儲土地7000多畝,搭建起五大類共33項的規劃設計體系;寧德邦普一體化新材料項目完成征地僅用30天,傳化新型功能化學品項目從土地競拍到取得施工許可證僅用31天……
在重大機遇下,立足優勢、把握大勢,大塘發揮大產業大平臺規模經濟效應,推動一大批產業項目落地開花,描畫“萬畝千億”新園區新版圖。
時勢造就大塘。在佛山北向戰略之下,新的“現象級”鎮域經濟體誕生了。
重塑產業格局
兩大萬畝園區“雙園驅動”
事實上,在鎮域經濟發達的佛山,說到鎮街,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大多是南海獅山、順德北滘千億體量的大鎮。
相比之下,三水大塘的綜合實力尚顯單薄。但在“佛山向北大布局”中,政策優勢傾斜、生產要素跨區域流動,為大塘提供了“煥新逆襲”的發展機遇。
大塘鎮是三水的北部中心,是珠三角西北門戶,南啟佛山、東接廣州、西望肇慶、北連清遠,地處廣佛同城化和廣清一體化兩項重大部署的交匯節點。
俯瞰地圖,總面積98平方公里的大塘鎮,東南部是蓄勢待發的萬畝大塘新材料產業園;西北部,大塘農業園、北江流域、六一森林片區形成生態屏障;中部,大塘新城區、大塘工業園生活、生產不誤不擾。
工業園區是加速產業集聚、培育產業集群的重要載體和平臺。占地1.3萬畝的大塘工業園是三水區最早一批工業園之一,目前聚集了超500家企業,形成了精細化工新材料、紡織印染、智能裝備和泛家居四大產業。
作為全市唯一精細化工園區,大塘工業園還是佛山市綠色清潔生產示范產業園區、廣東省可持續發展試驗園區。去年該園區還成為佛山唯一園區代表成功入選廣東省第一批48個“雙碳”試點名單。
實現“雙碳”目標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在園區發展中,大塘把“雙碳”納入產業建設布局,以低碳重塑產業發展邏輯,并全面鋪開“雙碳”大棋局,全力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和可持續發展。
去年,大塘鎮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超目標完成,其中,地區生產總值超100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超300億元。
產業向新,質量向優,增長向綠。一個全新的產業空間體系浮出水面。一邊,是已經走過20多年發展歷程的大塘工業園區,通過產業轉型升級、技術工藝改造、優化規劃布局實現“老園新生”;另一邊,是以高起點規劃布局、高效率建設管理、高標準一體運營、高能級產業集群、高品質服務保障“五高理念”,打造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大塘新材料產業園,實現“新園崛起”。
兩大萬畝工業園區“雙園驅動”兩翼齊飛,新興和傳統產業“雙輪驅動”加速蓄能。一條涵蓋新材料、高端電子化學品、精細化工和新能源電池的產業鏈條正在加速形成。
“精細化工”是大塘的產業“金字招牌”,新材料是當前的產業風口。作為戰新產業,新材料更是未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基石和先導。
在錢靜瑜看來,打造灣區特色新材料專業鎮是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調整和升級的重要形式,對于聚集創新資源、壯大特色產業集群,進一步提升產業競爭力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大塘的這一探索也得到了長期研究區域經濟發展的專家的認可和肯定。“推動區域發展,大塘鎮兩方面抓得非常準確。”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人類學研究所民族經濟研究室主任姚宇認為,大塘鎮牢牢抓住了新的發展機遇,以大型產業園形態有效促進經濟增長,而在園區發展的過程中,又將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統籌考慮,這是非常難得的前瞻性布局,也是值得更多鎮域乃至縣域學習和思考的。
創造美好生活節
“三生融合”下的雙向奔赴
在迎來大項目大載體大發展后,“佛北小鎮”大塘也面臨城鎮服務等各種挑戰。
去年,大塘有了一個專屬自己的節日——美好生活節。啟動美好生活節的初心是什么?——“三生融合。”錢靜瑜說,只有生產、生活、生態有機融合,才能留住產業、留住人才,城市才能發展。在大塘筑夢和奮斗的人們有事業、有生活,才有幸福感和歸屬感。
為此,大塘以產、城、人、文、鄉融合為突破口,持之以恒補短板優服務,持續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質,增強區域輻射帶動能力,為大塘居民和產業工人創造美好生活。
佛山首個工業園區社會治理中心在大塘落成,“一核多元、五室一廳、全科窗口”實現“園區事園區辦”,構建起“三生融合”、平安護航的3.0園區發展體系。
三水智城·鄰里中心項目在大塘中心城區奠基,將建設約800套保障性租賃住房,重點服務佛北戰新產業園大塘新材料產業園產業人才。
大塘工業園職工健康管理中心開業,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投用,打造15分鐘診療服務圈,為園區企業及居民提供日常診療、體檢、公共衛生、康復理療、職業健康教育等一站式的優質醫療服務;大塘鎮新城幼兒園開園,提供270個公辦學位,滿足周邊家長對優質學前教育資源的需求,進一步完善大塘新城的教育配套。
麗楓酒店在大塘開業,肯德基、瑞幸咖啡入駐也進一步滿足了產業工人和城市居民的生活、社交、商務等多種需求,在家門口便可享有更優質的生活服務和社交場景。
鄉村文旅賦能文藝匯演煙花秀、“大塘好聲音”歌唱比賽、冬瓜王大賽、臘味美食節等文農旅活動遍地開花,區域熱度持續升溫,煥發新氣象。
在這場美好生活節中,文化是開場前的鼓點,經濟發展是正文,以人為本則是長期主義。
“當前大塘正處在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的關鍵階段,更要有爭先進位的使命擔當、乘勢而上的信心決心、逢山開路的創業精神。”錢靜瑜說,大塘不僅在“益曬你”企業服務體系中做實做優企業服務,為企業提供肥沃的成長土壤,更要在教育、醫療、城市建設、職工服務等方面繼續加碼加力,為全鎮超10萬常住人口創造美好生活。
這是最好的“雙向奔赴”。所謂美好生活,考驗的是一座城市的經濟活力、生態之美、民生情懷,拼的是滿足市民群眾更高層次需求的綜合實力。
美好生活是群眾的期盼,也是政府的努力方向。大塘以此作為推進高質量發展具象化、可感知的落腳點,書寫著佛北小鎮全新的篇章。
(南方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