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國資創投“引導補缺”“投小投早” 上海浦東成立浦東創投
中新網上海1月4日電 (記者 李姝徵)作為上海建設國際科創中心的核心區,浦東如何推動金融“活水”注入未來“硬科技”?浦東新區官方通過頂層設計、制度優化和平臺打造,構建與浦東高質量發展需要相匹配的創投生態體系。
4日,注冊資本100億元的上海浦東創新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浦東創投集團”)正式掛牌。
在與浦東高質量發展需要相匹配的創投生態體系中,國資創投承擔著“投早、投小、投未來、投硬科技”的作用和角色。據此間官方表示,組建浦東創投集團是國資創投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一環,將成為培育科技創新、促進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當日掛牌的浦東創投集團由浦東新區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圍繞“天使投資、產業投資、戰略投資、基金投資”打造服務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投資體系。
發揮國資母基金牽引作用,浦東正加大力度探索“投早投小”新路徑。浦東創投集團表示,將實施“浦東創投集團四大行動計劃”:科創產業投資促進計劃,未來三年將完成項目直接投資200億元;重大項目招引提升計劃,未來三年將完成上海浦東引領區產業發展基金布局,帶動1000億元基金群,吸引2000億元社會資本。
國資創投與市場資本對項目關注重點有何不同?“投資回報是我們關注的一個重點,但不是唯一的重點。”上海市浦東新區國資委規劃發展處處長李育民表示,浦東創投將發揮國資創投的“引導補缺”功能,聚焦科技成果轉化,在創投市場進入低潮期時,發揮國資創投的“逆周期”投資作用,助力浦東新區打造更為完善的科創生態。
另據浦東官方表示,為適應“硬核”產業項目發展需要,浦東創投在基金投資運營方式上也進一步優化完善。以基金考核周期為例,從行業慣例來看,投資考核周期一般為5年到7年,但浦東創投對部分基金投資的考核周期調整為10年,適應集成電路等“硬核”產業項目投資回報周期長的特點。(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