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座文化建筑傳承北京城市文脈
“文化糧倉”北京藝術中心、“運河之舟”北京大運河博物館、“森林書苑”北京城市圖書館。歷經4年多時間,2023年12月27日,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正式投入使用。三座文化新地標傳承著北京城市的文脈,并將持續豐富市民的文化體驗,展現古都的文化魅力。
高質量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項目,是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具體體現,是大力推動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生動實踐。
拾級而上,北京藝術中心由4000多塊形態各異的折疊鋁板組成的外立面幕墻,營造出一種“折幕”感。與之相望的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南側形似巨帆,北側共享大廳形如船只,整體望去仿佛是鑲嵌在城市森林中的“古韻風帆”,描繪出一幅運河圖景。而方方正正的北京城市圖書館,整體造型如同一方赤印,烙在城市副中心綠心的畫卷之上。世界首例16米超高玻璃幕墻和2.5萬平方米世界最大無隔墻開敞閱覽空間,使自然與建筑融為一體,將北京城市圖書館裝點成為內外一體的“透明書苑”,打造“臨山間、于樹下、勤閱覽”的閱讀雅韻。
4年多時間,三大文化建筑創造了“副中心速度”和“副中心質量”。從藍圖到現實,工程準確還原設計理念的背后,也是我國建筑業技術進步的縮影?!斑@三大建筑造型獨特、結構復雜,構件加工與施工安裝難度空前。”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重大項目總監、三大建筑項目部總經理陳宏達介紹,北投集團發揚“工匠精神”,科學統籌設計、施工及監理等參建單位,努力克服疫情影響,攻克多個單體建筑一體化建設、大跨度高凌空鋼結構應用、世界級超高玻璃幕墻加工制造等領域技術難題,嚴格把控工程質量,實現許多國際領先的創新之舉。2023年5月份,三大文化建筑項目以接近滿分的優異成績獲得中國鋼結構金獎年度杰出工程大獎。
開門迎客的三大文化建筑,也將成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文化中心、活力中心、市民文化休閑娛樂中心。在三大文化建筑項目中,北京藝術中心是體量最大的工程,包括歌劇院、音樂廳、戲劇院、多功能廳和室外劇場,計劃通過5年發展逐步實現年度650場演出、600場活動的預期規模。北京城市圖書館打造出世界最大的單體閱覽室、國內藏書量最大的智能化立體書庫、國內首家綜合性非遺文獻閱覽空間、國內面積最大的少兒室外閱讀活動空間和最專業的視聽藝術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將與首都博物館一東一西配合詮釋好“都”與“城”的關系,將北京城的歷史發展脈絡與大運河文化有機結合,向世界講好大運河故事、北京故事。
“三大文化建筑的建成投用,將極大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文化魅力和城市活力,既能更好促進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又能滿足北京東部地區和副中心周邊地區人民群眾對高品質文化生活的需求,并將進一步推動副中心文化產業的發展和京津冀文化產業協同發展?!北本┏鞘懈敝行狞h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胡九龍說。
作為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帶、一軸、兩環、一心”規劃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位于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的三大文化建筑串聯圍合,成為人民之城的最好詮釋。胡九龍說,三大文化建筑的規劃建設與城市綠心同步考慮,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生態文明帶”和“創新發展軸”一帶一軸交會的特殊功能節點。副中心將這樣寶貴的核心區域留給市民,建設“城市中的森林、森林中的建筑”,充分彰顯了讓人民群眾共享城市建設發展豐碩成果的堅定決心。
近年來,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步伐加快,高端要素匯集涌動,協同發展蹄疾步穩,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有序推進。胡九龍介紹,未來,隨著城市副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六環高線公園建成,宋莊、臺湖、張家灣等特色小鎮功能日益完善,以及環球影城二期、三期項目啟動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作為一座高質量發展未來之城的“愿景圖”將逐步變成“實景圖”。
楊學聰 韓秉志(來源:經濟日報)
楊學聰 韓秉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