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青三代共赴世界華文教育大會 柬埔寨華教事業薪火相傳
中新網金邊12月18日電 題:老中青三代共赴世界華文教育大會 柬埔寨華教事業薪火相傳
作者 楊強 黎海月
第五屆世界華文教育大會將于12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開,長期致力于振興華文教育事業的柬華理事總會常務副會長鄭棉發,帶領柬埔寨老中青三代華人前往中國參會。臨行前,鄭棉發和其他5名代表團成員在首都金邊的一家早餐店,召開“行前會議”。
年逾八旬的鄭棉發告訴記者,這是他第三次參加世界華文教育大會。相較以往,今年柬埔寨代表團成員中增添了年輕的新面孔,這讓他感到十分欣慰。
作為第二代華人,鄭棉發見證了柬埔寨華文教育的興衰起落。20世紀90年代,柬埔寨華文教育百廢待興,鄭棉發和柬華理事總會的同僚們以及廣大華僑華人從零做起,開啟重建華校的艱辛事業。“一開始,尋找學生,招募老師,籌集課本,修建校舍,樣樣都困難。”
鄭棉發認為,是否接受華文教育將決定海外華人一生的成長道路:“讀過華校的人,能增進對中國的認知和了解,繼承中國人的智慧,葆有對中國的情懷。”在他的熏陶下,鄭家5個兒女熱衷參與華文教育慈善事業,19個孫輩從小學到中學全部接受華文教育,華語始終是家人交流的主要語言。
代表團成員對鄭棉發捐資助教的義舉記憶尤其深刻。上世紀90年代,為籌措資金發展華文教育,鄭棉發不僅慷慨解囊,更想出一個開創性的募資方法——“掛名”捐贈,在每間教室掛上愛心捐助者的名字,以此籌集辦學資金,推動柬埔寨華文教育事業的發展。
59歲的實居省公立華僑學校校長曾自忠告訴記者,兩年前鄭棉發資助30余萬美金在該校捐建教學樓、禮堂和新校門,工程已經完成。從北京回來后,學校將著手籌辦明年1月舉行的剪彩儀式。
曾自忠目前是當地三所華文學校的校長。青少年時期,他受到柬埔寨國內戰亂影響逃亡泰國,并在難民營教授華文。重返柬埔寨后,曾自忠立志成為一名華文教師,結果一干就是40年。他說,鄭棉發等諸多柬華前輩對柬埔寨華校影響至深。
如今,他和妻子都擔任華文學校校長職務,在校學生從原來的幾十人增長到千余人。曾自忠說,隨著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在柬埔寨投資發展,當地許多非華裔學生也紛紛選讀華校,希望學好中文后能夠在中國企業找到好工作。
柬埔寨第三代華人謝漢祥今年29歲,是柬華理事總會秘書,讀書時的班主任是此次一同前往北京參會的金邊端華學校校長楊金義。在赴華前的早餐會上,謝漢祥和昔日恩師回憶起過往求學經歷,感慨不已。他和許多同齡人當初上課的教室,便是得益于鄭棉發的捐助。
楊金義說,作為柬埔寨最大的華校之一,公立端華學校擁有百年歷史,在柬華理事總會和當地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支持及幫助下,生機煥發,目前擁有逾萬名學生和300余名教師,已經形成從幼兒園到大學課程的完整教學體系。
從購買手機卡到攜帶御寒衣物,鄭棉發對首次去中國的謝漢祥事無巨細,一一叮嚀?!?年前去參加世界華文教育大會,代表團成員中都沒有年輕人?!彼f,“很高興看到這次有兩名年輕人加入。柬埔寨華文教育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在柬華僑華人接力傳承和推動?!?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