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商業秘密就是保護企業創新力
《工人日報》(2023年12月13日 05版)
研發技術成果被盜、員工離職后“順”走涉密技術、冒名頂替原單位的關聯公司使用客戶信息……據12月7日《工人日報》報道,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日前發布侵犯商業秘密十大典型案例。近年來,圍繞商業秘密保護引發的紛爭不斷。商業秘密遭侵犯,已成為阻礙企業科技創新的“絆腳石”。
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具有商業價值,并經權利人采取相應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經營信息等商業信息。商業秘密自古有之,比如老字號企業的祖傳秘方、絕活工藝等。如今,隨著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快速發展,商業秘密有了更豐富的形式,高新技術企業的核心創新成果、電子數據、技術圖紙、客戶名單、管理秘訣等,都可能成為商業秘密。
作為知識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商業秘密凝聚了企業在經營中創造的智力成果,是企業極具競爭力的無形財富。當前,很多高科技企業的技術成果,都是以商業秘密形式進行保護的。對企業而言,一旦遭遇商業秘密被泄露,往往會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比如山東煙臺一家制造業企業的多名前員工曾盜取公司9000多張核心技術圖紙,造成該公司損失數千萬元。商業秘密被盜,還可能讓企業在特定領域的競爭優勢消失,甚至影響企業的存亡。可以說,在許多行業尤其是高科技領域,守好商業秘密,就是守住了創新主體的安身立命之本。
近年來,我國商業秘密侵權案件呈增長態勢,“內鬼”泄密往往成為企業“難以言說的痛”。此次發布的典型案例中,有員工離職后“順”走作為重要客戶信息的學員ID用于推廣經營;有員工明知涉案軟件源代碼屬商業秘密,仍披露給新入職的公司;有員工前腳欺騙原公司與客戶終止合作,后腳就離職并入職自己實際經營的公司,然后冒充“老東家”的關聯公司與相關客戶簽訂協議……這些行為嚴重損害了企業利益,也擾亂了市場秩序,阻礙了經濟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此類案件中原告企業的勝訴比例較低。這一方面源于商業秘密的權利范圍不具有公示性,侵權行為相對隱蔽,權利人舉證本身存在一定難度。另一方面體現出一些企業對商業秘密的保護意識不足。比如,有的企業對其擁有的具有重大價值的配方、工藝、客戶信息等未采取保密措施,有的企業對商業秘密的日常管理不夠嚴格,對于哪些是商業秘密未做界定。如此,一旦發生糾紛,企業的商業秘密就很難認定。
對企業來說,建立完備的商業秘密合規防控體系已刻不容緩。比如,完善內部保密制度,制定詳細可行的保密手冊;強化保密措施,定期開展員工保密制度培訓,等等。
保護好商業秘密已成共識。當前,多地正在搭建商業秘密保護服務平臺,加大執法投入,提升商業秘密保護的監管執法能力。立法層面,全國人大常委會兩次修改反不正當競爭法,最高法出臺司法解釋,相關部委和一些地方也在陸續出臺方案、舉措,為企業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構筑起商業秘密保護的堅實屏障。
保護好商業秘密,是為了激勵和鼓勵企業創新。讓知識產權結出累累碩果,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和營商環境,經濟發展才更有盼頭。
盧越
盧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