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國鄉村)貴州郎德上寨:鄉村旅游助百年苗寨煥生機
中新社貴州雷山11月16日電 題:貴州郎德上寨:鄉村旅游助百年苗寨煥生機
中新社記者 瞿宏倫
家住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上郎德村郎德上寨的村民文興,11月16日一早就開始收拾自家民宿、準備好配菜,迎接到苗寨過苗年的海內外游客。
苗年是苗族一年一度最為盛大的節日,類似漢族的春節。雷山苗年于11月16日正式開啟。
“過苗年是寨子最熱鬧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招呼親朋好友和遠道而來的游客。”文興告訴中新社記者,郎德上寨目前還保持著原生態的面貌及傳統民俗,不僅僅是苗年,平時也會有不少游客到這里旅游、觀光。
記者沿著青石鋪砌道路穿行在郎德上寨,只見保存完好的苗族吊腳樓此起彼伏,每走幾步就能看見民宿、農家樂和銀飾銷售店及民族服飾銷售店,還有來自海內外的游客。
據了解,上郎德村有2個自然寨,迄今已有600余年歷史,目前居住著213戶871人,苗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9.3%。郎德上寨就是其中之一,寨子依山傍水,四面群山環抱,吊腳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
據統計,2022年以來,郎德上寨共接待游客1824人次,是雷山除西江千戶苗寨之外,眾多游客首選的旅游目的地。
曾經的郎德上寨,偏僻而安靜。1985年,郎德上寨作為黔東南州民族風情旅游點率先對外開放,是中國最早進行旅游接待的民族村寨之一。
經過不斷探索和發展,郎德上寨通過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越來越受到外界關注,享有“露天博物館”“民間歌舞藝術之鄉”“蘆笙之鄉”的美譽;2008年成為北京奧運圣火傳遞唯一一個少數民族村寨起跑點;2012年入選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近年來,郎德上寨在保護傳承風俗民情和文化價值的同時,延伸了鄉村旅游產業鏈,讓苗族同胞享受到了鄉村旅游帶來的紅利。
截至目前,郎德苗寨景區(上、下郎德苗寨組成)共有農家樂61家,從事苗族服飾出租、攝影等15余家。其中大部分都開設在郎德上寨。
曾經閉塞的郎德上寨,如今靠著鄉村旅游不僅人氣旺了,苗族同胞的腰包也鼓了起來。文興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她在苗寨開設農家樂和民宿已經10年,每年都會接待不少游客,收入頗為可觀。
郎德上寨還依托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推出了極具民族特色的表演項目,如每天苗族同胞都會身穿盛裝,以十二道攔路酒迎接各地來的游客,熱情的迎客儀式、蘆笙舞、銅鼓舞,體現了淳樸的民風,不僅讓游客“養眼”,村民也可以從中獲利。
“游客在享受到優質服務的同時,還推行‘積分制+鄉村旅游’發展新模式,每月把村民參與表演的收入按出工積分比例分配到各家各戶,戶均年增收8000余元(人民幣),實現了家家戶戶參與旅游,人人共享旅游。”上郎德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尚福說。
來郎德上寨游玩的中國香港游客郭銘南了解這一做法后贊嘆道:“表演的同時還能賺錢,這是個一舉兩得的措施。不僅讓村民有了收益,也讓民族文化得到了傳承,非常不錯。”
近年來,圍繞新的旅游模式,郎德上寨持續探索“研學+文旅”模式,通過產業融合帶動村民致富增收。陳尚福介紹,未來還將進一步做好郎德上寨的景觀整體保護,加強苗族文化活態展示和研學體驗,輻射帶動周邊苗寨的發展。
臨近飯點,文興家屋頂炊煙繚繞,她已配好了苗年的飯菜,有糯米飯、腌魚、香腸、臘肉......等待著游客“回家”吃“年飯”。(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