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行·看振興)“中國油茶之鄉”湖南祁陽:茶油飄香 產業富民
中新網永州11月15日電 (唐小晴 劉志軍)初冬時節,在“中國油茶之鄉”湖南祁陽,漫山遍野的油茶樹郁郁蔥蔥,一朵朵潔白包裹著金黃的油茶花迎風綻放。從各地趕來參加首屆湖南油茶節的游客或賞花拍照、或漫步觀景、或到油茶博覽館體驗油茶文化。
祁陽油茶資源豐富,種植歷史悠久,素有“天然油庫”之稱,是國家油茶產業發展示范基地和湖南茶油大市。近年來,祁陽大力發展油茶產業,全力打造最具特色的“祁陽茶油”品牌,小小油茶果成為農民增收的“金果果”。
“小果子”拓寬致富“大路子”
氣候適宜的八寶鎮,是祁陽油茶種植大鎮,采取“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油茶產業。位于四木塘村的顧君油茶基地是該鎮最大的油茶基地,有將近三萬畝油茶林。
基地里,工人正在打理油茶園。湖南顧君茶油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勇介紹,該基地從2008年開始流轉荒山種植油茶,帶動近百名村民就近務工增收。
油茶,是祁陽振興鄉村的重要資源。按照“大產區、大園區、大景區”的發展思路,祁陽積極構建“三群四帶(三個油茶產業群、四條油茶產業帶)”的產業發展布局,打造十萬畝全國單片面積最大油茶示范基地、全國首個油茶博覽館,連片新建萬畝以上規模基地6個,新發展百畝以上種植大戶220戶,培育油茶規模企業15家,發展油茶專業合作組織26個。
目前,祁陽油茶林面積62.56萬畝,年產茶油1.5萬噸,年綜合產值約20億元;培育油茶產業龍頭企業10家,獲批中國馳名商標2個、中國好糧油品牌8個、2家企業獲湖南茶油公用品牌授權。油茶產業發展呈現欣欣向榮的喜人局面。
為發展油茶,祁陽市專門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顧問、市長任組長的市油茶產業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設立市油茶生產管理辦公室;開展油茶產業鏈建鏈、延鏈、補鏈行動,對企業實施“一企一策”指導幫扶,明確一個油茶企業明確一名市級領導、一個服務專班、一套幫扶舉措,重點培育一批智慧農業、精深加工、生物科技等領域規模企業,鼓勵企業自主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高茶油產品附加值,延長產業鏈,提升市場競爭力。
得益于政策推動,涵蓋6個鎮(街道)75村的祁陽現代油茶產業園先后引進10多家龍頭企業,累計投資約10億元,高標準打造成了10萬畝全國單片面積最大油茶示范基地,累計發展訂單油茶15萬畝,訂單農戶人平每年增收1500元。
“我們設立品牌創建獎勵制度和油茶產業發展引導資金,成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開展油茶自然災害、油茶收入等特色保險,為茶油加工企業提供擔保融資2358萬元,爭取惠農擔-油茶貸1.48億元。”永州市政協副主席、祁陽市委書記蔣良鐵說,祁陽還充分發揮油茶企業主體作用和祁陽市油茶協會的聯結作用,幫助油茶生產加工企業緊密聯系、抱團發展、擴大市場,在廣東、浙江、江蘇等10多個省設立銷售網點,建立多層次密集分銷網絡,形成了以“湖南為大本營,京廣線為軸心,京滬為戰略制高點,輻射周邊城市,帶動全國市場”的市場銷售格局。
科技驅動傳統產業提質發展
祁陽油茶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大力開展油茶新造和低改,培優一批示范型、智慧型、科技型油茶領軍企業。
觀音灘鎮葉家井村油茶產業歷史悠久,家家戶戶都有種植油茶的習慣,全村油茶種植面積超4000畝。此前,因油茶林缺乏管護而逐漸荒廢,油茶產量大幅度下降。祁陽市按照油茶新造、更新改造、品種改良、撫育改造每畝補助500元至1000元的政策,發動農戶對低產低效油茶林進行改造,原本無人管理的野生油茶林,變成讓村民腰包鼓起來的富民產業。
“低產林改造的資金都是市林業局投入的專項資金,技術是林業局負責指導,收益歸農戶個人。從2021年開始,我們村每年改造3000多畝,種植大戶收入持續增加。”祁陽市觀音灘鎮葉家井村村支書唐軍平說。
在支持建設高標準油茶基地建設中,祁陽將油茶產業發展納入林長制管理考核,圍繞油茶全鏈條實施以獎代補政策,其中油茶新造、更新改造和品種改良每畝補助1000元,撫育改造每畝補助500元等。每年整合項目資金1.5億元以上投入油茶基地建設,以項目和財政投入撬動社會投資20億元。
截至目前,祁陽市已創辦油茶低改、品改示范點45個,面積6.8萬畝;年均落實油茶林墾復低改3萬畝、更新改造5000畝以上,累計完成改造17.2萬畝;以獎代補提質改造茶油小作坊15個,新建鮮果鮮榨及倉儲加工項目2個,升級精深加工線5條,初步打造了集產、供、銷于一體的油茶全產業鏈。
祁陽以政策激勵和引導企業、能人建設高標準油茶基地,推動傳統油茶產業提質發展。廖定龍是湖南永州新田人,有10多年油茶種植經驗。看好祁陽營商環境和油茶政策,他在祁陽市唐家山油茶產業園流轉山地1000多畝,打造智能化、數字化、全生態的高標準油茶基地,預計2025年可進入成果期,油茶林畝均產量可達1300斤至1500斤。
祁陽還大力推廣實施油茶水肥一體化項目,新建水肥一體化高標準油茶示范基10000畝,通過智能操控,實現油茶基地定點自動水肥澆灌,幫助油茶企業和種植大戶解決了抗旱、節水和保肥難題,有效推進了油茶高標準基地建設。
“點一點手機上的水肥一體化程序,1000多畝油茶林的施肥和灌溉輕松搞定。”曾在貴州開公司的譚科返鄉在祁陽市唐家山油茶產業園流轉1000多畝山地打造高標準油茶基地。
“積極探索‘院市合作’模式,與湖南省林科院、省林勘院及中南林科大等科研院所長期合作,設立油茶博士工作站,建立技術服務團隊,邀請專家深入一線開設科技講堂,對油茶基地采取‘一對一’跟蹤服務,有效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祁陽市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段國華說,祁陽已建成集約化經營的萬畝連片油茶基地6個,200畝以上油茶大戶202戶,油茶專業合作組織26個,建成全國單片面積最大的10萬畝油茶示范林基地;引進推廣湘林系列、三華系列新品種12個,興建采穗圃110畝,育苗基地100畝,年出圃良種壯苗150萬株以上。
三產融合做大做強產業鏈
發展油茶產業,祁陽市委、市政府始終按照“大產區、大園區、大景區”的發展思路,以推動三產融合,做大做強產業鏈。
以祁陽唐家山油茶文化園為例。這個3A景區致力打造成一個集農業、文化、旅游、體育、康養、科研于一體的園區綜合體。項目建成運營后,具備自然教育與戶外拓展、互動娛樂與夜游、專業戶外營地與主題接待、山野專業運動等六大功能,力爭首年實現年旅游人次10萬以上,第三年后15萬人次以上。
記者看到,文化園還有一個中國油茶博覽館,整體景觀設計上融合了油茶花元素,以“文旅+創意+科技”為主題、油茶歷史文化+產業發展為主線,通過實物與聲、光、影、景等現代科技,展現油茶歷史淵源、油茶采摘場景、油茶經濟價值和發展模式、茶油和文創商品等內容,成為全國系統科普油茶知識的網紅場館。
慕名前來的游人,有的登上園內觀景臺欣賞風景,有的在樹蔭游道騎行,有的在中國油茶博覽館參觀。“文化園每天接待游客上萬人次。”唐家山油茶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施長城說,目前,園區聚集規模以上龍頭企業18家,培育形成了油茶、優質稻、特色果蔬、種養基地、花卉苗木、中藥材等六大特色產業,打造了8個省級農業特色產業示范園。
作為一家油茶全鏈條產業開發的新型企業,湖南祁旺農林開發有限公司計劃投資5000萬元,在觀音灘建設高標準示范基地2000畝,打造集良種育苗、種植業、加工、銷售、林下經濟、文旅融合、人員培訓、低碳研學、會員體驗等“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于一體的綜合性示范產業集群。
感受到祁陽“鏈式驅動”油茶產業融合發展澎湃動能,湖南科元盛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也打算在祁陽投資5000萬元發展油茶。“擇址觀音灘鎮團勝村開發高標準油茶示范基地1000畝,打造油茶種植、加工、銷售、林下經濟、文旅融合發展的示范項目。”該公司負責人說。
“春賞美景秋收果,‘賣好油’更要‘賣好游’。祁陽通過大力發展油茶產業,已形成油茶種植、精深加工、茶旅融合全鏈條產業。”祁陽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小平說,祁陽力爭到2035年,全市油茶林面積達到100萬畝,其中高產油茶林50萬畝,油茶綜合產值突破100億元,著力將油茶產業打造成為促進群眾增收的民生工程、生態宜居的綠色工程、鄉村振興的特色工程,探索更多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鄉村振興祁陽經驗。(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