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廣電總局釋放強監管信號 微短劇無序狂奔局面將遏制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釋放強監管信號 微短劇無序狂奔局面將得以遏制
本報記者 侯捷寧
見習記者 寇佳麗
在受資本熱捧的當下,微短劇迎來了“監管加碼”的信號。
11月15日上午,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刊文稱,下一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將不斷完善常態化管理機制,從七個方面加大管理力度、細化管理舉措。
具體來看,一是加快制定《網絡微短劇創作生產與內容審核細則》;二是研究推動網絡微短劇App和“小程序”納入日常機構管理;三是建立小程序“黑名單”機制、網絡微短劇推流統計機制;四是委托中國網絡視聽協會開展網絡微短劇日常監看工作;五是推動行業自律,互相監督,全行業共同抵制違規網絡微短劇;六是再次開展為期1個月的專項整治工作,圍繞網絡微短劇的導向、片名、內容、審美、人員、宣傳、播出等方面,加大違規網絡微短劇處置和曝光力度,進一步優化算法推薦,完善廣告推流審核機制,取得立竿見影成效;七是加強創作規劃引導,繼續打造精品力作。
對于上述安排,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表示,加強對微短劇的規范與監管是行業有序發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微短劇在三個層面存在問題。從身份定位上看,它不同于電視劇、電影或者網劇,業界對其定位存在爭議;從內容上看,作為最新流行起來的傳播模式,一些微短劇尤其是商業微短劇大打擦邊球,對意識形態的把握令人擔憂;從資本端看,微短劇在二級市場引發的追捧趨勢已十分明顯,若不加以規范和限制,后續可能會在一級市場引發不良后果。”
近期微短劇概念股受到資本市場熱捧。數據顯示,截至11月15日,天威視訊10個交易日內迎來8個漲停板,11個交易日累計漲幅超107%;掌閱科技也在11月份連續7個交易日累計漲幅超34%,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現在每個月拍攝20部左右短劇。與此同時,思美傳媒、檸萌影視等公司也在加大對該業務板塊的投入。
從行業發展看,微短劇確實迎來了快速增長黃金期。德塔文《2023年上半年微短劇市場報告》顯示,2023年上半年,國內上新481部微短劇,超過2022年全年的454部。中國傳媒大學趙暉教授團隊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愛奇藝、優酷、騰訊、芒果TV、B站五大視頻平臺全年首播重點微短劇數量276部,而2023年前7個月上述五大視頻平臺首播重點微短劇數量就已達到297部,發展勢頭迅猛。
此時加強對微短劇的規范與監管,有何影響?對此,張毅認為,相關部門的強監管態度劍指內容管理,短期看,一旦審核細則、“黑名單”機制落地,部分微短劇或許將不再適合公開傳播;長期看,進一步的規范與約束,等同于為行業劃下一條監管紅線,能夠幫助各類微短劇最大程度規避合規風險、價值觀風險等,有利于行業整體健康發展。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盧鼎亮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建立微短劇“黑名單”機制將會進一步規范內容供應端公司對微短劇內容的把控流程,提升其生產制作微短劇的水準,加大內容供應商違法違規成本,促進內容供應商的微短劇以內容、質量、品質取勝,避免出現低俗、暴力、色情等不良作品。
“微短劇在資本市場和消費端的火熱,證明行業和業內公司已經找到相對合適的成長路徑。出臺審核細則、建立‘黑名單’機制,不僅可以及時整治負面內容、制約不良公司,還能規范產業發展、保障微短劇向精品化發展、增加市場透明度,確保該行業向著具備強大生命力的內容形態和文化消費品方向發展,助力業內企業可持續發展。”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教授童清艷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證券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