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接任地球觀測組織2024年度輪值主席 將推動國際社會更好受益
中新網北京11月13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13日從中國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獲悉,地球觀測組織(GEO)2023年會議周11月上旬在南非開普敦舉辦,中國在會議周的GEO第19屆全會上接任GEO 2024年度輪值主席,全面主持下一年度工作,將在GEO前期工作基礎上,繼續推動GEO 2024年各項重點工作,包括推動GEO第三個十年戰略計劃實施方案撰寫和2023—2025年工作計劃項目的實施。
作為GEO 2024年度輪值主席,中國將加強發展中國家的深度參與,彌合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間日益擴大的數字鴻溝,以更加綜合可信的地球智能支撐決策和良好治理,使國際社會、全球各國人民更好地享受地球觀測帶來的利益。
本次會議周主題為“傾聽地球”,包括第19屆全會、第六次部長級峰會、第62次執委會會議等GEO核心會議以及地球觀測成果展覽和近70場不同主題邊會等。來自中國GEO工作部際協調小組12家單位的專家及代表受邀參加會議周,出席GEO部長級峰會、全會等相關會議及活動。
GEO中國聯合主席、中國科技部副部長張廣軍在第六次部長級峰會開、閉幕式上致辭并就“彌合數字鴻溝”議題作專題發言,分享中國地球觀測領域推動縮小南北國家間數字鴻溝的途徑和方案。他呼吁GEO各界通力合作,合力營造開放、包容、公平、公正、非歧視的地球觀測發展格局和數字經濟發展生態,強調GEO應積極推動地球觀測基礎設施聯通,著力保障空間地理信息要素暢通,以包容互鑒的價值取向有效促進各國發展理念融通,不斷增進各國以及所有利益相關方民心相通,共同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
GEO第19屆全會審議以“全民地球智能”為主題的第三個十年戰略計劃,圍繞全球生態制圖項目、全球綜合熱效應服務、從國家到全球的協同參與等議題進行專題討論。中國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主任、GEO中國秘書處主任趙靜代表張廣軍致開幕辭,介紹中方在地球觀測領域的重要國際合作成果,如中方與南非共同升級的中巴資源衛星地面接收系統、中非衛星遙感應用合作中心成立,是中方與發展中國家攜手一道彌補數字鴻溝的務實行動,表達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和清潔美麗世界的愿景。全會閉幕式上,張廣軍與GEO南非聯合主席交接代表輪值主席身份的法槌,正式接任GEO輪值主席,任期至2025年4月。
本次GEO會議周期間,國家遙感中心副主任劉志春與中國代表團相關代表參加第62次執委會,共同審議秘書處工作報告、新參加組織加入申請并討論第三個十年戰略計劃實施方案的撰寫計劃。
GEO會議周共設置66個邊會,其中,中方組織主辦7場精品邊會,中方專家詳細介紹在地球觀測領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如面向人道主義救援的夜間燈光影像制圖、利用地球大數據和探索非衛星數據加強對氣候損失的評估等,并面向全球開放共享1985—2020年全球森林損毀碳損失與森林恢復碳吸收遙感估算數據集、2001—2020年南極與格陵蘭冰蓋以及青藏高原山地冰川物質平衡等多個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3年度報告遙感數據集產品,持續為亞大(亞洲、大洋洲)區域和國際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數據與決策參考。
在同期舉辦的地球觀測成果展覽上,中國共匯集9個部門21家單位在地球觀測領域取得的成果,展示中國GEO災害數據應急響應機制等22個亮點成果;通過展板、視頻、模型等方式,重點展示中方在治理理念、公共產品、項目參與、人才培養等方面對國際做出的貢獻。
GEO成立于2005年,是目前國際上地球觀測領域最大的政府間合作組織,中國是GEO創始國及代表亞大區的聯合主席國。中國代表團在GEO 2023年會議周表示,中方將通過GEO這一重要的多邊科技合作機制,不斷促進地球觀測領域技術和能力提升,推動優勢成果的集成、轉化、應用、合作與共享,持續引領和推進亞大區域地球觀測國際科技合作,深度參與地球觀測全球治理,履行負責任大國義務,使更多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從中受益。(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