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恒:經濟增長是過去10年中國人類發展水平快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中新網北京11月13日電(記者 李金磊)11月13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駐華代表處、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聯合主辦的“人類發展政策對話”在北京舉行。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副院長楊永恒表示,中國是自1990年聯合國首次發布人類發展指數(HDI)以來,全球最早從低人類發展水平跨越到高人類發展水平的國家,2021年HDI達到0.768。
“從近十年來看的話,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人口受教育年限、人均GNI(國民總收入)都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三個分項指數上,預期壽命指數上升了17位,教育指數提升了29位,收入指數提升了38位。” 楊永恒說。
據介紹,從中國省級人類發展情況來看,2020年,30個省級行政區達到高人類發展及以上水平,其中上海的HDI指數為0.891,北京為0.890,已經接近經合組織(OECD)國家平均0.9的水平。
楊永恒指出,2010-2020年間,經濟增長是中國人類發展水平持續快速增長的最重要驅動力。人均預期壽命始終處于較高水平,高于上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接近高收入國家水平。全國各省之間及各地市之間的人類發展差距總體縮小。
“中國人類發展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楊永恒同時表示,收入增長放緩將制約人類發展水平提升。人口受教育程度仍然是中國人類發展的短板。地區間人類發展差距雖然總體縮小,但仍處于相對較高水平。中國人類發展各領域不協調的問題仍然突出。生態環境仍面臨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
為了應對上述挑戰,楊永恒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包括繼續提升健康水平,尤其是提升健康預期壽命,加快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體系,促進醫防協同,控制慢性病危險因素,為全民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可及的醫療服務。
同時,著眼于提升教育水平,加大教育資源的投入和覆蓋水平,建立全生命周期教育服務體系,實現公共教育體系“向前延伸”到學前教育,“向后延伸”到高中和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學率。
此外,持續推動居民收入增長,進一步改革財稅政策和社保體制,降低居民各種稅費負擔,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他還建議,矢志推進公平公正發展,對發達地區和不發達地區分類施策,注重教育和健康領域的公平。營造更加綠色、更加和諧、更可持續的生態環境,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提高生態環保意識,有針對性地制定區域發展政策。(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