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知識產權如何保護?中國官方提出“四個充分”基本原則
中新網北京11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在數字經濟時代,如何保護數據知識產權備受關注。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8日在北京表示,為持續完善知識產權制度體系,中國將加快建立數據知識產權保護規則,國家知識產權局已研究提出構建數據知識產權保護規則“四個充分”的基本原則。
申長雨指出,這“四個充分”基本原則的具體內容包括:一是充分考慮數據安全、公共利益和個人隱私;二是充分把握數據的特有屬性和產權制度的客觀規律;三是充分尊重數據處理者的勞動和相關投入;四是充分發揮數據對產業數字化轉型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當天下午舉行加快推進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有效支撐創新驅動發展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申長雨在會上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媒體提問。
他說,數據被稱作信息時代的“新能源”,成為與土地、資本、技術等傳統要素并列的重要生產要素。中國是數據資源和數字經濟大國,2022年數字經濟規模已經達到50.2萬億元人民幣,占GDP的比重達到41.5%,位居全球第二。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積極開展數據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研究和試點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除“四個充分”基本原則外,國家知識產權局還研究梳理了數據知識產權保護的一系列關鍵問題,包括保護對象、保護主體、賦權方式、權益內容、運用模式等。同時,積極推動地方數據知識產權工作試點,在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以及深圳等8省市開展試點工作,上線數據知識產權登記平臺,已累計向經營主體頒發數據知識產權登記證書超過2000份,各試點地方的數據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總額已超過11億元人民幣。
申長雨透露,下一步,國家知識產權局將繼續深化對數據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的研究,積極開展數據知識產權領域的國際合作交流,推動早日出臺相關政策性文件,促進數字領域技術創新、交易流通和全球治理,更好助力數字經濟發展。
吹風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副局長、戰略規劃司司長葛樹回答提問時介紹說,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底,中國國內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明專利有效量為127.3萬件,主要呈現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明專利增長迅速、領軍企業發揮創新龍頭帶動作用、數字經濟創新集群發展態勢顯著等特點。在數字技術創新帶動下,2023年前三季度,中國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62萬件,同比增長16.4%。
2022年中國國內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29.6萬件,占國內發明專利授權總量的42.6%。自2016年起,年均增速為22.6%,是同期國內發明專利授權總量年均增速的1.5倍。截至2022年底,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京津冀地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明專利有效量占國內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明專利有效量的71.3%,呈現“三強鼎立”的態勢。
葛樹還透露,來華申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明專利的國外企業數量穩步提升,由2016年的6418家增長至2022年的7613家。截至2022年底,來自全球95個國家(地區)的權利人在華擁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明專利32.7萬件,反映出國外相關企業對中國數字經濟市場的高度重視。(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完善婦幼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杭州成立婦女兒童醫療集團
- 國際投資者聚焦香港經濟發展前景 冀捕捉更多機遇
- 粵桂協作結出“蜜果” 廣西融安金桔首批上市大灣區
- 新華社權威速覽丨習近平主席向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開幕式視頻致辭金句
- (第六屆進博會)進博會上的買買買:日程過半、簽約不斷
- (第六屆進博會)進博會探館:守“匠心”展“新顏” 老字號進博會“出圈”
- 中華白海豚現身廣州內河 當地政府跟蹤保護
- (第六屆進博會)上海產業國際競爭力呈階梯式上升趨勢 新能源汽車和人工智能“雙循環”優勢明顯
- 亮相進博首秀雙11,TOP 100年度海外新品搭乘天貓國際快車道入華
- 2024年QS亞洲大學排名出爐 港大重返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