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放任刷單黑產惡化網約車發展生態
據11月6日上觀新聞報道,過去一個多月,山東的高先生幾乎每天都能收到好幾條來自上海的叫車短信,且都顯示有司機接了單;而從來沒去過上海的陜西人陳先生,遭遇更是離譜,網約車賬戶里出現大量來自上海的叫車訂單,且訂單價格均不菲,頻繁提醒他支付……
“人在家中坐,訂單天上來”,這種離奇訂單,說白了,就是網約車領域常見的刷單炒信行為。此類現象并非個例,有的是網約車司機為了完成任務或提高服務分而花錢刷單;有的是司機在接單高峰處“打針”,用虛擬訂單干擾其他同行讓自己優先接單;也有第三方合作企業為了提升業績拿到網約車平臺給予的獎勵,要求司機刷單;還有的情況則是不法分子通過技術手段實施“代叫”欺詐……
網約車虛假訂單給用戶帶來騷擾,也影響了網約車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比如,司機接單可能并不多,服務態度并不好,但通過對服務分刷單造假,就能獲得平臺的推薦、獎勵,涉嫌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等,還可能帶來行業內惡意競爭,惡化網約車良性發展的生態。
對于網約車刷單黑產,除了各平臺要采取整治措施外,更應掃除監督盲點、堵上制度漏洞,強化全過程監管,同時保護好后臺用戶信息,不給刷單行為提供“人頭”資源。相關部門也要加強治理力度,細化刷單行為的認定標準及查處的實施細則,加大刷單炒信的違法違規成本,讓刷單組織者、參與者都受到應有懲戒。當然,還要鼓勵用戶監督與舉報,對于自身權益受損不要忍氣吞聲。
別讓刷單黑產帶偏了網約車行業、惡化良性發展的生態,必須通過各方合力,強化監管力度,創新約束方式,讓刷單黑產失去生存與滋生的土壤,促進網約車進入健康發展的快車道。
多年來,刷單黑產如同蛀蟲,給諸多行業企業和消費者帶來權益損失,各方對此深惡痛絕。因此,整治刷單黑產沒有也不應有旁觀者,期待各行各業及從業者、消費者積極行動起來,對弄虛作假的刷單行為“零容忍”,絕不能放任其擴散蔓延到更多領域。只有市場去偽存真、行業擠掉水分,發展賽道才是公平的,消費權益才是有保障的。(戴先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