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丨綠色轉型 新能源成為云南支柱產業
近年來,云南省充分發揮綠色能源優勢,調整產業結構,推動工業轉型升級,打造全鏈條產業發展模式。云南省公布的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情況顯示,以新能源電池為代表的電子行業,連續15個月保持30%以上的增速,成為云南省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偱_派出三路記者深入云南,從不同角度探訪云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背后的故事。
位于云南省文山州的錦屏西風電場工程一期項目,9月底剛剛完成35萬千瓦全容量并網發電,眼下二期安裝調試工作正在緊張進行,這一項目是全國在建項目規模最大的高原山地新能源基地,預計今年12月中旬全部投產后,每年可輸送20億千瓦時清潔電能,節約標準煤61.41萬噸,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6.37萬噸。
近年來,云南持續加速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綠色發展優勢,在充分擴展風力資源的同時,向家壩、烏東德、白鶴灘等大型水電站相繼建成投產,水電裝機占比不斷提高。僅今年1到9月,云南全省新增投產新能源裝機1138.08萬千瓦,是去年全年投產量的7.2倍。
云南省能源局綜合處副處長 胡曉明:今年,隨著大規模的新能源投產,風力和光伏裝機容量已經先后超過火電裝機,同時云南的綠色能源還通過“西電東送”源源不斷地送到東部。
風能、光能等新能源發電有著清潔環保、高效節能等諸多優點,但是存在著發電隨機性、季節性、波動強等問題,導致其產生的電力無法常態化、持續穩定地滿足生產生活用電需求,這也一度成為當地發展清潔能源過程中的“絆腳石”。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云南大力支持綠色能源企業與科研院所深化合作,探索“水風光火儲”多能互補的綠色能源模式,這一模式將接入的水、風、光伏等電能整合打包輸出為平滑穩定的優質電力。
發電問題解決了,如何存儲運輸、減少損耗也十分關鍵。
總臺記者 王溪:我手中黑色的固態合金粉末和綠色的有機粉末,有可能是未來解決新能源存儲的一把鑰匙。新能源所發出的不穩定的電量通過電解制氫,隨后通過這些固體粉末在常溫下就可以把氫存起來,需要的時候再去轉換釋放,從而輕松地實現電量的消納與轉化。
南方電網云南電力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 鄭欣:固態儲氫最大的特點是簡單高效,因為它不需要制冷,不需要壓縮機增壓,從整個儲存到釋放的過程,能量消耗低。
立足資源優勢,云南重點打造新能源電池產業,2021年以來,云南搶抓新能源電池產業加快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戰略機遇期,引入新能源電池企業60多戶,行業頭部企業20多戶。僅今年上半年,就實現產值162.77億元,連續12個月保持100%以上的高速增長。
云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裝備工業處副處長 吳碩: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我們將繼續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緊盯行業頭部企業和產業鏈關鍵環節,繼續對領先技術項目落地給予專項資金支持,全力打造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集群。
全鏈條產業集群助推經濟發展
不但依托豐富的新能源資源,云南省新能源產業的高速發展,還與云南省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推進全鏈條集群式發展模式息息相關。我們的一路記者來到了云南曲靖市,這個曾經以煤為主的資源型城市,采用全鏈條集群式發展模式,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僅用幾年時間就成功轉型,成為云南省依托“綠色”打造全鏈條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縮影。
總臺記者 劉文杰:這里是位于曲靖市麒麟區一個正在建設當中的工業園區,今年4月份,我們第一次來到這里的時候看到,整個園區還在做一些基礎的施工作業,現在短短的半年時間之后,我們今天再次來到這里看到,園區建設已經進入了收尾階段,按照計劃將在11月份開始生產。所以在這里,我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個快字,項目落地快、施工進展快、生產也快。
快字當先的背后,是當地落實全省布局,抓緊打造和不斷完善的全鏈條產業集群。眼前的這個項目投產以后,將在周邊形成一條從多晶硅到硅棒、硅片,以及電池片、組件和應用等方面的完整綠色硅光伏產業鏈。而曲靖市沾益區的有機硅新材料產業園,曾經是一個依托煤化工的粗加工場,如今這里已經重新建起了廠房,形成了三大產業集群。1600多畝的園區內,產業工人數量突破2萬人,產值超過220億元,園區內的“全鏈條”產業發展逐漸完善。
曾經,曲靖市的支柱產業以煤炭為主。近年來,當地以綠色低碳為主線謀求轉型和發展,把發展目光聚焦在光伏、新能源電池等新型產業上。如今,在曲靖各個區縣的多個產業園,基本形成了園區全鏈條發展模式,這些產業集群的打造,不僅互補了各企業之間的資源缺口問題,更減少了中間流通環節,降低了企業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吸引了多家行業龍頭領軍企業來此落地扎根,帶動上下游企業發展。
記者調研發現,曲靖產業轉型升級的背后,政策支持、助企惠企、優化營商環境等措施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在主導產業不斷發展的同時,也引來大批民營企業,分享產業發展的紅利。2022年,曲靖市民營經濟完成增加值2142.55億元,增速位列云南省第一。而以曲靖為模板,云南全省目前已經形成綠色鋁、綠色硅、新能源電池、生物醫藥、新材料、先進制造等6條重點產業鏈,并基本實現全鏈發展。
創新產品提升服務 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
云南也是我國的旅游大省。今年以來,云南旅游市場呈現快速恢復、高速發展態勢。但旅游產品供給不足、旅游服務質量水平不高等情況,制約了旅游業進一步高質量發展。我們再來看云南是如何釋放旅游消費潛力,推動文化和旅游業轉型升級的。
小漁村是滇池邊傳統漁村,別看現在這里游客如織,兩年前的小漁村還是建筑凌亂、設施落后,人居環境雜亂,無人問津。從去年開始,小漁村打造農文旅融合高品質田園綜合體,不斷豐富旅游產品業態,如今的小漁村每月能接待游客2萬多人次。而在距離小漁村約300公里的文山州普者黑景區,為推動普者黑由傳統門票經濟向多元化消費升級,包括基礎設施在內的一系列提升改造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云南省文山州普者黑景區總經理 畢松云:通過景區的提升改造,讓游客能夠真正體驗沉浸式的旅游。通過這些業態的豐富,增強了游客的體驗感和景區的吸引力。
優質的旅游資源加上不斷豐富的旅游新產品、新業態和新項目,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到云南。今年前三季度,云南接待游客8億多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過萬億。
如果說通過旅游產品和業態創新解決了“云南很好玩”的問題,接下來還要解決“在云南玩得好”的問題。今年中秋國慶假期,云南省文旅部門專門邀請第三方自媒體博主,赴多條旅游熱點線路開展暗訪,發現問題找準癥結,開展旅游市場整治百日行動,并將麗江市作為試點,開展“不合理低價游”專項整治。
今年以來,云南省密集發文,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充分釋放旅游消費潛力,加快建設文化和旅游強省,始終堅持高位推動,讓云南文旅高質量發展跑出“加速度”。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 婁可偉:通過補短板、強弱項、揚優勢,實現全省旅游產業體系更完善,產品業態更豐富,市場秩序更規范,接待服務更優質,旅游形象更美好的目標。(央視新聞客戶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