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養老為何受青睞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快,老年群體的養老需求正呈現多元化趨勢。“夕陽事業”關系千家萬戶,為了讓老年人過上有品質的晚年生活,各地紛紛探路新型養老模式,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養老服務,大力發展養老產業。目前,寧夏正在廣泛推廣“嵌入式”養老模式,受到群眾歡迎。“嵌入式”養老有啥獨特之處?“養老不離家”怎樣實現?如何讓養老更有溫度?
近年來,我國人均預期壽命不斷增長,預計到2035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占到總人口數量的30%左右。龐大的老年群體也使老齡化步伐加快,老年人對養老的需求更加多元,這為我國養老產業帶來一系列挑戰。
怎樣構筑科學養老模式?在我國目前運行的機構型養老、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三種形態中,依托社區和家庭的養老模式最為普遍。2018年,寧夏開始探索在商業用房設立養老機構,這種“嵌入式”養老模式,秉承“一碗熱湯的距離,有溫度的養老”的服務理念,依托住宅小區衍生出幸福里(機構型養老)、幸福匯(社區養老)和幸福家(居家養老)3條產品線。目前,“嵌入式”養老模式正在寧夏全力推廣。
摸準需求
在銀川寧夏中房璽云臺小區幸福里康養中心,54歲的穆兵告訴記者,他的母親住進了這里的社區養老機構,“能讓母親在我身邊養老,真的太好了”。
近幾年,銀川社區養老機構越來越多,寧夏中房集團探索出的“嵌入式”養老模式獲得許多老年人的認可。
“作為房地產開發商、服務商,我們希望能為業主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為社區居民帶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投身養老產業正是出于這樣的考慮。”寧夏中房集團董事長方陸說。在他看來,養老產業是朝陽產業,盡早布局賽道、培育新動能也是集團未來發展的長遠考量。
“在西北地區,究竟哪一種養老形式更適宜當地情況,目前沒有成熟的案例可以參考。”寧夏中房養老公司總經理劉凌介紹,2013年,公司管理層曾到多個國家考察,“經過考察調研,養老團隊認為,中國老年人不僅需要貼心的照護,更需要家的溫情,社區養老、居家養老也將長期作為主流養老方式。”劉凌說,隨著社會的進步,養老理念也應與時俱進,要把老年人的情感需求與得到專業照護的需求相結合,探索出真正適合中國老年人的養老模式。
“出于這樣的思考,我們提出‘社區嵌入式養老’理念,把養老設施嵌入老年人居住的社區,把養老服務帶到他們熟悉的生活環境中,讓老年人與社會關系網絡緊密相連。”方陸說。
多元服務
在銀川市寧夏中房璽云臺小區的幸福里康養中心,上午9時,記者看到康養中心旁的社區衛生服務站門前,許多老年人已在排隊就診。“我每周都要到這里量血壓、測血糖,今天是來做心電圖檢查的。”72歲老人吳芳琴說。
社區衛生服務站站長郭麗告訴記者,這里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非常受周圍居民的歡迎。2020年,服務站與幸福里康養機構建立了緊密合作關系,能提供心電圖、血常規、血糖等項目的檢查及外傷包扎服務,如遇突發急重癥,也能配合120救護車使患者得到及時救治。該服務站輻射璽云臺小區及周邊小區,為超過300名老年人提供專業養老服務。
記者進入幸福里康養中心正門大廳時,一場生活科普講座剛剛結束。84歲老人黃世鳳說:“這里經常開展講座,今天講的是秋季飲食要注意什么,非常實用。”
在黃世鳳的房間門旁,一塊展示牌上寫著一日三餐、點心水果的明細,“每天吃什么會提前征求我的意見,服務很貼心”。
在樓頂露臺,黃世鳳還向記者展示了她親手種下的蔬菜,“為了鼓勵我們動手勞動,幸福里開設了‘開心農場’。我們不僅能享受種菜的樂趣,收獲后送給機構廚房還能領到‘幸福幣’,用‘幸福幣’可以在機構一樓的‘集市’兌換日用品”。
劉凌介紹,璽云臺小區的幸福里康養中心共有30個房間50張床位,基礎設施完善,服務標準較高。對于無法入住康養中心但自主生活已有困難的社區老年居民,幸福里推出了健康管家上門服務。這種“幸福家”的服務模式也是寧夏中房“嵌入式”養老模式的產品線之一。
中房健康管家負責人沈麗介紹,璽云臺小區60歲以上老年人有600多位,登記在冊的行動不便或不能自理的老人有幾十位,幸福家健康管家服務團隊為他們提供隨叫隨到的上門服務。
根據老年人的實際情況提供多元化服務,是“嵌入式”養老的一大特點。走進銀川寧夏中房牡丹園小區幸福匯樂養中心,歌聲、笛子聲傳入耳中。62歲的舞蹈隊員古瑛琴說,“2018年這里建起了樂養中心,我退休后成了第一批隊員,舞蹈、走秀、聲樂……每周課程排得比上班還滿,生活特別充實”。居民彭玉蘭對此也深有體會,“幸福匯讓我愛上了退休生活。這里的文娛活動多、離家近,在社區食堂花十幾元就能吃上葷素搭配、豐富可口的飯菜”。
“寧夏中房為璽云臺幸福匯樂養中心提供了1200平方米的商業用房,并投入200多萬元進行裝修改造,用于開辦老年大學、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等,服務周邊眾多社區的老年群體。”劉凌說。
加速推廣
晚秋時節,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區朝陽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理療康養室內幾位老人在做理療,棋牌室里兩位老人在下象棋,舞蹈班和民樂班的老人們正在排練社區演出的節目……
“去年起,寧夏開始推廣中房集團‘嵌入式’社區養老經驗,這種模式深受我們街道老年人的歡迎。”朝陽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趙紅燕邊翻閱著厚厚一沓資料,邊向記者介紹,朝陽街道共有6.8萬名居民,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超過1萬人。為了打造社區養老15分鐘生活圈,街道整合多個項目資金100萬元,建設了面積達2563平方米的街道養老服務中心,開設了老年大學、社區食堂、康復站、全日托養中心等多個機構,組織了日間照料、助浴、社工等多支服務團隊。
“嵌入式”養老模式是否具備復制和推廣的可行性?“答案是肯定的。石嘴山朝陽社區的成功實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寧夏回族自治區民政廳廳長蔣文齡表示,面對老齡化社會加速到來的現實,提供養老服務、搞好養老產業是政府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蔣文齡介紹,截至2022年年底,寧夏60歲以上老年人有103.6萬人,其中,失能老年人11.3萬人,占老年群體的10.9%。
“嵌入式”養老模式聚焦新時期老年人的養老需求,符合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和生活習慣,該模式的落地也為企業和社會團體參與養老產業提供了參考。實踐證明,養老服務業不是“獨角戲”,需要政府、社會、市場多方力量合作互補,只有打好“組合拳”,才能實現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
“養老產業既要以問題導向進行創新探索,更要及時將成功經驗落地。”蔣文齡表示,寧夏將加快推進“嵌入式”養老模式廣泛推廣,健全制度體系、完善機構體系、創新產業體系、補齊基本養老服務短板弱項,積極促進“樂享塞上 頤養寧夏”養老服務系列品牌創新發展。
許 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