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行·看振興)“文產特派員”扎根基層 激活鄉村“詩意空間”
中新網信陽11月1日電 題: “文產特派員”扎根基層 激活鄉村“詩意空間”
作者 楊大勇
用文化和藝術之光賦能鄉村振興、用文化創意激活鄉村資源、用文化打造鄉村“詩意空間”……在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活躍在鄉村的“文產特派員”以他們的創新、創業之舉,讓文化融入鄉村生活,探索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之路。
光山縣有“中國茶葉之鄉”之稱,還有著悠久的歷史人文底蘊。為了更好利用當地資源為產業賦能,推動鄉村振興,該縣依靠“文產特派員”走出一條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門印發了《關于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意見》,第一次在國家層面提出了開展“文產特派員”工作。“文產特派員”是針對不同鄉村的文化特色、自然資源、產業基礎,在全國遴選一批符合鄉村發展需要的對象,依據“雙向選擇”原則確定聘用對象。“文產特派員”作為鄉村“首席運營官”,開展“一村一員”、“一村多員”、“多村一員”等多種形式的特派服務,引導支持在地產業發展和文化發展,共建人文鄉村,共創鄉村高質量發展之路。
2022年7月,河南正式啟動“文化產業特派員”制度試點工作,進行體系賦能和重點幫扶。當年,光山縣率先啟動實施“文產特派員”制度試點工作,截至目前,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七批次近30個特派員預選團隊到光山開展深度調研,其中已落地簽約10個項目。
深秋時節,距離光山縣城20公里的大蘇山國家森林公園里,“文產特派員”盛巧榮創建的“凈居茶隱”民宿佇立在青山綠水之中。不遠處,窯房里機器嗡嗡作響,一個個陶坯被鋪擺在展架上,等待著入窯燒制。
2022年8月,盛巧榮來到光山縣考察,他提出“茶與瓷”文化相結合,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茶資源和制茶技藝,打造鄉村文化空間。盛巧榮的思路得到當地認可,并成為光山縣“文產特派員”。
“我們想打造一個文化美學空間,利用場景、器具等細節,體現出光山文化的高級感。”盛巧榮介紹,他們利用鄉村文化的特異性,通過悠然愜意的山水景觀、精致典雅的陶瓷茶具等場景來呈現產品,把光山文化融入生活,打造百姓“詩意”棲居地,吸引游客來體驗消費,以此實現品牌自帶流量和客源。
盛巧榮介紹,打造鄉村美麗空間,需要挖掘產業的自我造血功能。企業要用產業回饋鄉村,“凈居茶隱”民宿用手工陶瓷產品盤活綜合業態,已經實現良性循環。同時,他們還準備盤活周邊的老建筑,做成書房餐廳,不僅增添文化氛圍,還能聯動鄉村餐飲產業發展。
在光山縣,不僅有盛巧榮創意的茶瓷融合“清幽茶藝·制瓷體驗”基地,還有“文產特派員”李燕寧聯手中國兒童電影制片廠打造的“中國光山兒童電影周”,文產特派員高慧慧開展的“多巴胺”打卡裝置體驗,這些都是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的具體實踐。
音樂會、漢服秀、研學會議、茶藝空間……在“文產特派員”的倡導下,一個個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光山縣的鄉村增添別樣的文化氣息,拓展了鄉村文旅消費空間,讓游客體驗到光山文化的魅力,帶走“光山記憶”。
光山縣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光山縣這些“文產特派員”不僅僅是帶著創意、誠意而來,還帶著項目而來。他們來到光山后,在做好自己的產業同時,還把鄉村發展放在心中。大到建筑風格、公路樣式,小到景觀涂鴉、路邊圍欄,并根據鄉村特色和產業發展改造合適的環境,給鄉村增添了活潑靈動的色彩,使之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把鄉村做成游客愿意來的各種空間,不僅是“文產特派員”們的目標,也是光山縣的目標。自“文產特派員”制度實行一年來,不斷推動“茶旅+民宿”“茶旅+研學”“茶旅+非遺文化傳承”等茶旅融合新業態發展。(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