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察】巴以止戰待何時
畢振山
截至當地時間10月18日,本輪巴以沖突已經持續12天,造成雙方超過4400人死亡。加沙地帶目前陷入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迫切需要援助。然而,沖突尚未看到停止的跡象,國際社會需要加大斡旋力度,推動沖突早日結束。
巴勒斯坦加沙地帶衛生部門17日發布消息稱,以色列軍方當天空襲了加沙一所醫院,導致大約500人死亡。事件發生后,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宣布,巴方將在全境為醫院遇難者和在本輪沖突中遇難的巴勒斯坦人哀悼3天。
阿巴斯還表示,以色列政府已經越過“所有紅線”。他呼吁巴勒斯坦人團結起來,采取一切措施制止加沙地帶和約旦河西岸的暴力沖突。約旦外交部則宣布,鑒于當前局勢,約旦決定取消原定于18日在安曼舉行的巴勒斯坦、約旦、埃及和美國領導人的會晤。
不過,以色列方面否認實施了襲擊。以色列國防軍發表聲明說,是巴勒斯坦伊斯蘭圣戰組織(杰哈德)發射火箭彈失誤擊中了醫院。杰哈德對此予以否認。
截至17日晚,根據巴以雙方公布的數據,此輪巴以沖突已經造成巴方大約3000人死亡,以色列方面則有1400多人死亡。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7日偷襲以色列境內多個軍民目標后,以方對加沙地帶展開轟炸,并切斷了加沙的水、電和能源供應,導致加沙人道主義狀況日益惡化。以軍要求加沙地帶北部居民撤離的命令,更是令大量巴勒斯坦民眾流離失所。
據報道,加沙地帶共有3個口岸,北部的埃雷茲口岸和東南部的凱雷姆沙洛姆口岸均與以色列接壤,南部的拉法口岸與埃及接壤。埃及控制拉法口岸,但從該口岸運送物資進入加沙需要得到以色列批準。由于以色列的轟炸導致拉法口岸無法正常運轉,大量救援物資滯留在拉法口岸而無法進入加沙。
盡管加沙的狀況日益惡化,但沖突尚未出現緩解的跡象。
以軍16日晚宣布,以軍裝甲車和地面部隊已經做好進入加沙地帶的準備。17日,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再次表示,以軍正在為下一階段的軍事行動做準備,但可能是與地面進攻不一樣的方式。以軍還在約旦河西岸逮捕了大約360名巴勒斯坦人。
哈馬斯下屬武裝派別卡桑旅則表示,巴勒斯坦武裝組織扣押了200名到250名以色列人員??ㄉB梅Q,已經做好準備應對以軍對加沙地帶發動地面進攻??ㄉB?6日繼續向以色列境內發射火箭彈。
與此同時,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之間的沖突也在持續。黎巴嫩真主黨武裝人員襲擊黎以邊境的以方據點,以方則炮擊黎巴嫩真主黨的目標。以軍表示,盡管加沙地帶是以軍戰斗的焦點,但以方為應對兩條甚至多條戰線做好了準備。
有分析人士指出,2014年巴以和談中斷以來,雙方曾發生多次沖突,但以方在沖突中損失較小。2021年和2022年,以色列曾分別對哈馬斯和杰哈德展開空襲,使這兩個組織損失慘重。在以方看來,其高壓政策已經使巴勒斯坦武裝派別喪失大規模作戰能力。
然而,新一輪的沖突不僅使以色列遭受巨大人員傷亡,也讓以方看到巴勒斯坦武裝派別仍有能力一戰。在此情況下,以方誓要消滅哈馬斯的抵抗能力才肯停手。巴勒斯坦的武裝派別則希望借此次沖突扭轉巴以局勢走向,喚起國際社會對巴以問題的關注。
為了推動巴以雙方早日停火,聯合國以及國際社會紛紛行動起來。中國同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沙特等國進行溝通,推動局勢降溫。埃及表示愿意就沖突主辦國際及地區峰會。俄羅斯、土耳其、伊朗等國也與多方進行溝通。德國總理朔爾茨、法國外長科隆納等人也到訪以色列。
美國方面也是動作頻頻,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總統拜登先后到訪中東。然而,美國同時也在向以色列源源不斷地提供武器。美軍的“福特”號航母打擊群和“艾森豪威爾”號航母打擊群都已部署到地中海東部地區,美軍一支約2000人的快速反應部隊也準備部署到以色列。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軍事援助以色列以及黎以、巴以雙方的態勢表明,巴以沖突接下來存在進一步擴大化的風險。但是從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遭受的損失來看,這場戰爭沒有贏家。國際社會更加意識到,只有盡快推動落實“兩國方案”,巴以才有可能擺脫以暴制暴的循環。(工人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