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源治理融入“星網式”社會治理格局 哈爾濱市呼蘭區人民法院打造“全鏈條”解紛模式
中新網哈爾濱10月11日電 (記者 劉錫菊)“2023年1月至9月,呼蘭區人民法院新收各類案件6795件,同比下降18.29%;新收民事一審案件3459件,同比下降23.38%。”近年來,隨著哈爾濱市呼蘭區人民法院嚴格落實“四化四解四到位”訴源治理新格局要求,將訴源治理融入呼蘭區“星網式”社會治理格局,在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中打造“全鏈條”解紛模式,構建了基層治理新格局。
據介紹,哈爾濱市呼蘭區近年來創新性提出區綜治中心、網格協調指揮中心、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調解中心“三中心”一體化建設,研發“星網聯動社會治理智慧系統”,旨在推動司法職能嵌入區域治理格局,打造融合化的解紛體系。
呼蘭區人民法院發揮與各類違法犯罪、矛盾糾紛的“末端處置”優勢,主動嵌入“三中心一體化”平臺,派駐法院干警與呼蘭區矛盾糾紛多元調解中心共同調處糾紛,有效融入“星網式”多元解紛系統;同時,該窗口與法院各類訴源治理工作室高效聯動,接受群眾調解預約,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點單式”司法服務。
呼蘭區人民法院以“星網”系統為依托,高效整合多方力量,聯合呼蘭區綜治中心、矛盾糾紛多元調解中心、婦聯、工會、社區等相關職能部門,構建“非訴訟糾紛靠前、法院判決兜底、訴非智慧銜接”聯動配套的遞進式多元糾紛化解體系。近日,呼蘭區人民法院與呼蘭區工商業聯合會共同簽署《關于開展民營經濟領域糾紛訴調對接工作的合作協議書》,聯合研討制定《關于開展民營經濟領域糾紛訴調對接工作的實施意見》,共同助力民營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訴源治理是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進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哈爾濱商業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石賢平表示,“呼蘭區人民法院倡導的矛盾糾紛前端處理、下沉服務等訴源治理方式,是積極化解矛盾糾紛、減輕審判壓力的必要舉措,滿足了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與期待。”
為提高公民法律素質,讓公民更好地遵守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今年以來,呼蘭區人民法院借助“三中心”法律人才資源庫開展多維普法活動,邀請解紛中心、婦聯、民政等部門工作人員,哈爾濱商業大學法學院教師與學生代表共同開展常態化普法進社區、進村屯活動,不斷改進司法服務措施,提升司法服務能力。2023年1月至今,呼蘭區人民法院組織各類法制宣傳47場(次),發放宣傳資料1500余份,接受群眾法律咨詢2000余人次。
為驅動勞動關系規范有序,呼蘭區人民法院充分發揮仲裁機構、工會、工商聯職能作用,將勞動爭議源頭預防、基層調解、勞動仲裁、行政執法、法院審理和執行全過程納入法制化、系統化、規范化的矛盾糾紛處理機制,構建“法院+N”協調聯動機制。在勞動仲裁機構設立“巡回審判點”,暢通案件調裁審銜接渠道,實現勞動仲裁與訴訟程序的有效銜接。
通過“法院+N”多部門協調聯動,今年以來,哈爾濱呼蘭區全口徑受理案件131件,僅有7件訴至法院,訴前化解率達到94%,達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