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嘉賓支招“體育+旅游”跑出“加速度”
中新網北京9月18日電 (記者 陳杭)作為體育業和旅游業融合發展的重要項目,體育旅游已成為全球性的文化現象,帶來巨大的經濟社會機遇。15日至17日,中外嘉賓齊聚2023國際冬季運動(北京)博覽會(下稱冬博會),共探體育產業如何與旅游產業更好融合發展,跑出“加速度”。
體育旅游擁有巨大的發展前景。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在今年9月發布的《關于以重大體育賽事為契機組織開展體育消費促進活動的通知》中提出,要深入推動體育與文化、旅游等產業融合發展,結合國際性、全國性、區域性重大體育賽事,實現多業態融合、多場景打造。
“體育旅游是體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央財經大學體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表示,體育旅游快速發展的同時,改變了不少地區旅游業的季節特征,促進旅游業可持續發展。
體育賽事與文旅產業“牽手”,能夠為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養分。作為一年一度的大型汽車越野主題沙漠文化盛會,越野e族英雄會2013年起永久落戶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王裕雄指出,越野e族英雄會等賽事的舉辦,吸引了全國各省份的汽車越野運動愛好者及隨行者,拓展了旅游市場的地理空間。
北京奧運城市發展促進中心今年2月發布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賽后遺產報告(賽后)》顯示,后冬奧時期,冬奧遺產持續發揮對城市和區域發展的帶動作用。其中,北京延慶進一步壯大冰雪產業,做強全域特色旅游,持續打造“最美冬奧城”。河北張家口以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為龍頭,以冰雪經濟為特色,以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建設為重要抓手,打造國際冰雪運動和體育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
國際奧委會執委會委員、國際雪車聯合會主席伊沃·費里亞尼表示,北京冬奧會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后冬奧時代,需要進一步推動冰雪運動的可持續發展。首先,需要投資大眾冰雪項目,培訓下一代冬季運動員;其次,加大對冬季運動基建設施的投入;此外,關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等環境責任問題。
在體育旅游發展的大潮中,異軍突起的“體育+冰雪旅游”帶動經濟發展。“冰雪運動不僅體現人類體魄的極限挑戰,更是一種促進健康生活方式、推動社會文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北京市體育局副局長葛軍表示,冰雪產業的“冷資源”正在轉化為“熱經濟”。北京作為全球首個“雙奧之城”,將進一步提高民眾的冰雪運動參與率和滿意度,不斷與國內外冰雪相關企業和機構密切合作,促進冰雪旅游和文化交流的發展。(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