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笑冰:5500年前紅山文化完成中國史前時代第一次制度創新
中新網鄭州9月18日電(記者 孫自法 韓章云)中國最早的制度創新發生于什么時候?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世界考古研究室主任賈笑冰研究員認為,守正創新是紅山文化的重要特質之一,不晚于距今5500年,紅山文化就完成中國史前時代第一次制度創新。
以“文明交流互鑒·發展共創未來”為主題的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9月17日至18日在黃河之濱的中原重鎮鄭州舉行,賈笑冰在分論壇“世界大河文明的多樣性與交流互鑒論壇”上做《新發現與新認識:紅山文化牛河梁遺址》學術報告時作上述表示。
他介紹說,通過對迄今所知規模最大的紅山文化中、晚期埋葬與祭祀禮儀中心牛河梁遺址的持續研究,發現紅山文化具有五方面特質:
一是守正創新,不晚于距今5500年,在承繼了遼西地區早期史前文化傳統的基礎上,紅山文化完成了中國史前時代第一次制度創新,主要體現為以祭祀禮儀、玉禮器使用為核心,形成了整合紅山社會的制度。
二是以文化認同形成兼容并包的彈性社會,社會上層禮制基于等級的一致性,以及社會生活的多樣性。
三是文明互鑒、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紅山文化社會上層是遠程交流網絡的重要參與者,其與長江流域凌家灘文化的深度互動構成了多元一體格局的趨勢。
四是影響深遠,紅山文化天神、地示、人鬼的古代宗教體系貫穿中國傳統文化始終,其以玉明禮、以玉比德的玉禮制、玉文化后期甚至擴展至整個東亞、東南亞地區。
五是紅山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核心特質的萌芽,也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形成發展的“直根系”之一。
賈笑冰還指出,紅山文化牛河梁遺址的禮儀行為相關發現包括燎祭遺存出土碳化果實(碳化櫟果、碳化胡桃)、玉料等,紅山文化禮儀活動與文獻記載古禮體系相比較,其對應關系主要表現為“燎祭-祀天神”“祼禮-享人鬼”“瘞埋-祭地示”,以及唯玉為葬對應“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這樣以玉器及組合象征身份等級的相關記載。(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