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華人談吳孟超誕辰101周年:他是僑界的一面旗幟
中新社北京8月31日電 (記者 徐文欣)8月31日是“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誕辰101周年紀念日。從童年下南洋精勤治學,到青年回國從軍抗日,再到從醫濟世為民,吳孟超書寫了生命不息、沖鋒不止的動人故事,成為僑界的一面旗幟。
1922年,吳孟超生于福建福州閩清縣,5歲時他隨母親到馬來西亞沙撈越詩巫投奔父親,并在當地完成初中學業。馬來西亞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副會長顏天祿表示,吳孟超就讀于光華初中,這所學校由愛國華僑興辦,名字“光華”取自“光耀中華”之意,表達著華僑對祖國的殷殷期盼。
據顏天祿介紹,按照慣例,完成初中教育后將由校方和家長出資,安排學生聚餐,作為班長的吳孟超把聚餐的費用收齊后,提議將錢捐給在中國前方浴血奮戰的抗日將士。后來,一筆以“北婆羅洲薩拉瓦國第二省詩巫光華初級中學39屆全體畢業生”名義的抗日捐款通過愛國僑領陳嘉庚送到延安,并在不久后收到來自八路軍總部的感謝電。
“這段故事在馬來西亞華人社會中被傳為佳話,加上20世紀八九十年代,吳孟超帶領學生救治了大量罹患肝癌的東南亞華僑,他的事跡被越來越多的人了解。”顏天祿說。
1940年春,吳孟超踏上前往中國的旅途,彼時,由于戰爭封鎖無法抵達延安,他前往云南求學,考取同濟醫學院,開啟學醫報國路。此后,吳孟超治病救人七十八載,九旬高齡仍然堅守崗位,他主刀完成逾1.6萬臺肝膽手術,救治2萬余名患者,成為中國肝臟外科的重要開拓者。
2021年5月22日,吳孟超因病去世。靈堂現場播放的是《國際歌》,這是他生前最喜歡的曲子。
“吳老走后,福州民眾自發前往臨近的紀念館,獻上白菊,表達哀思。”歐洲華僑華人社團聯合會主席曹燕靈是福建福州人,她說,吳老在故鄉有著很高聲望。三坊七巷中,吳孟超院士先進事跡展示館記錄著他回國、從醫、參軍、入黨、成長奮斗的每一段歷程;在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這座以吳老名字命名的醫院時刻提醒著人們“肝膽兩相照,不老柳葉刀”的故事;在福州市閩清縣云龍鄉,吳孟超院士館記錄著他“愛黨、愛國、愛民”的“三愛”情懷和“勇闖禁區、勇于創新、勇往直前、勇攀高峰”的“四勇”精神。
故鄉之外,人們以不同的方式表達著對吳孟超的思念。中國僑聯發展歷程展上,吳孟超的手術刀、手模、僑界十杰獎牌等物品與人們見面;璀璨的星河中,編號17606號的“吳孟超星”熠熠發光;在“吳孟超院士數字紀念館”,他的音容笑貌由現代科技再現,觀者無不為之動容。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曹燕靈說,吳老是僑界的一面旗幟,他的精神是僑界的財富,激勵著海內外華僑華人以赤子之心,滿腔熱忱地為祖(籍)國事業不懈奮斗。(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