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國家公園:逐步實現國家公園監測全覆蓋
中新網西寧8月23日電 (劉洋)“按照《國家公園監測工作管理辦法》和《國家公園監測技術指南》,圍繞自然資源、生物多樣性等方面,三江源國家公園將建立監測指標體系,統一監測標準,開展綜合監測。”23日,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王湘國在《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2023—2030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新聞發布會上介紹。
2021年10月12日,中國宣布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國家公園。三江源國家公園成為全國首批、排在首位、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正式掀開了國家公園建設新篇章。
王湘國介紹,將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等要求,推進三江源國家公園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建設,逐步實現國家公園監測全覆蓋。
“通過綜合運用通信、導航和遙感等先進技術手段,集成前端監測、中端傳輸、后端服務等功能,結合重點區域、重點物種及重要生態系統監測需求。”王湘國表示,將在先期開展雪豹、藏羚羊、冰川雪山等監測試點,探索加強無人區監測的技術方案,初步搭建起國家公園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框架,在此基礎上總結監測試點經驗并在園區內逐步推廣。
《總體規劃》中提出,將通過整合三江源國家公園大數據中心,建設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網絡感知系統,與國家林草局林草生態網絡感知系統實現互聯互通。搭建智慧辦公系統,根據保護管理工作需要集成自然資源管理、森林草原火災預警、有害生物預警、野生動物保護監測、人為干擾監測等智慧管理模塊,為國家公園管理決策提供支撐。
根據《總體規劃》運行維護要求,將建立監測運維機制,定期對冰川、大氣、水文水質等監測站(點)及紅外相機、傳輸基站等設施設備進行維護,確保監測數據穩定獲取和傳輸。將統一管理監測數據,規范脫密發布和應用,提升數據收集存儲能力,保障監測數據安全。同時做好旗艦物種及其棲息地生態監測,形成三江源國家公園監測報告,報送國家林草局,由國家林草局統一發布。(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