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云成為“??汀?我國畫出全球大氣污染治理速度最快生態曲線
央視網消息: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2023年的全國生態日主場活動將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主題。我國的大氣污染治理,從過去的霧霾頻頻,到今天的藍天常在。在經濟增長的同時,我國畫出了一條全球大氣污染治理速度最快的生態曲線。
張遇星是河北省石家莊市一個跑團的團長,現在她每個星期都要組織團員到戶外來一場10公里的長跑拉練。
隨著空氣質量持續向好,許多市民也像張遇星一樣,走出家門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曾經,呼吸上新鮮的空氣是我國北方地區,尤其是京津冀區域居民的奢望。現如今,藍天白云從稀有變成了“??汀?,這正是我國打贏藍天保衛戰,促進空氣質量不斷變好的生動寫照。
必須要解決人們的心肺之患。2013年9月,國務院出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也就是俗稱的“大氣十條”,藍天保衛戰正式打響。
曾經減排任務最重的河北省在一天之內,同時在石家莊、唐山、張家口等8個地市,拆除了35家企業的生產裝備,涉及鋼鐵、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焦化5個行業。
曾經北京是世界上燒煤最多的首都之一,隨著“煤改氣”“煤改電”等措施推進,北京已壓減燃煤2000多萬噸。不到10年時間,北京的PM2.5濃度值下降63%以上,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稱為“北京奇跡”。
在2016年1月1日,新的“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施行。2018年7月,《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印發實施。2023年,《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即將出臺。一系列大氣污染防治政策和措施的密集出臺,為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指明了方向。
10年來,我國精準施策、協同治理,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得到優化調整。隨著公路轉鐵路運輸、公路轉水路運輸以及機動車尾氣治理等措施的進行,交通運輸結構獲得綠色轉型。燃煤、鋼鐵、水泥、焦化等重點行業實行超低排放,大大降低了污染物排放,有效推動了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2013年—202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9%,但PM2.5的平均濃度卻下降了57%,重污染天數下降92%。我國已成為全球大氣環境質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