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攻擊抹黑民營經濟的言論必須及時亮劍
■ 社論
對一些針對民營經濟蓄意制造出的噪聲和雜音果斷亮劍,就是在為民營經濟發展排除干擾、清除障礙。
7月19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發布。意見從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政策支持、法治保障以及促進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等多個方面,提出了31條具體舉措。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意見提出的舉措中,除了明確的制度性、操作性條目外,還有不少詳細的規范性、保障性條目。其中第七大項著重提及要“營造正確認識、充分尊重、積極關心民營經濟的良好社會氛圍”“堅決抵制、及時批駁澄清質疑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否定和弱化民營經濟的錯誤言論與做法”,傳達了非同尋常的信號。
可堪對照的是,上周中央網信辦發布《關于加強“自媒體”管理的通知》,其中提到“加強信息真實性管理”“規范信息來源標注”“限制違規行為獲利”等,既是推動形成良好網絡輿論生態,加強自媒體管理的具體舉措,也為民營企業營造良好社會氛圍提供了抓手。
民營經濟在我國經濟整體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一系列重大文件,持續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然而,與其所處位置不相稱的是,輿論場上總有一些唱衰民營經濟的聲音。2018年,一篇《私營經濟已完成協助公有經濟發展應逐漸離場》的文章在網上流傳,發出“民營經濟應離場”的奇談怪論。
盡管主流媒體及時發聲駁斥,然而一些自媒體、網絡“大V”似乎總不死心,類似質疑民營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否定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社會作用的聲音至今仍不時發出,個別人常把資本、剝削掛在嘴邊,故意拉仇恨,抹黑民營經濟,制造社會對立和恐慌情緒。
從此前攻擊民營經濟的言論看,一些自媒體賬號對國內的輿論生態和管理措施了解深入,熟悉傳播規律,誘導輿論時,節奏緊密且有形成規模化效應的趨勢。尤其需警惕的是,一些“大V”,往往打著愛國的名義,曲解國家政策,背后卻有著個人的小算盤,實在居心叵測。
發展壯大民營經濟,首先就要澄清謬誤,對那些“否定和弱化民營經濟的錯誤言論與做法”及時亮劍。
既要在認識層面明確“黨中央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始終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也要根據相關要求,把網上針對民營企業的惡意言論、不負責任的造謠抹黑行徑,嚴肅整治一番。
類似對“自媒體”申請開通營利權限的限制,禁言措施的實施,對制作發布謠言、轉發謠言的處置措施,以及平臺黑名單的設立等,這些具體且可操作性強的辦法,都應充分利用起來,在輿論場上為民營經濟正名。
此次意見開篇即指出“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力量。”此番定位,也是對輿論場上抹黑民營企業、肆意給民營企業家貼上“漢奸”標簽的聲音,以及一系列依靠煽動對立賺取流量的言行,在國家意志層面的有力回擊。
互聯網賦予了個體普遍表達的權利,但這并不意味著發言可以毫無邊界。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有賴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離不開民營企業家的敢想敢干,同時也需要一個良好的輿論環境,為其鼓勁、加油,讓其安心、放心、有信心。
對一些針對民營經濟蓄意制造出的噪聲和雜音果斷亮劍,就是在為民營經濟發展排除干擾、清除障礙。(來源:新京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