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國經濟半年報】上半年經濟增長含金量高 經濟運行回升向好
光明網訊(記者 張詩奇)7月17日,2023年中國經濟半年報公布。今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比去年同期增長5.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2%,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翻開半年報,多組高含金量的增長數據映射出中國經濟形穩勢升的底氣。盡管國際環境變化對中國經濟的不利影響加深,但我國經濟運行呈現出的回升向好態勢,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表示,盡管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經濟發展也面臨壓力,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的特點也沒有改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條件也沒有改變。隨著促進發展的積極因素累積增多,經濟有望繼續恢復向好。
消費“主引擎”作用顯著
內需貢獻穩步提升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0.7%。隨著擴大內需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內需潛力持續釋放,尤其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明顯增強。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拉動經濟增長4.2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2%,保持較快增長;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7.2%,明顯高于去年。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鄒至莊經濟研究院教授孫傳旺分析稱,消費方面,餐飲行業改善明顯,收入增速達到20%以上。體育、娛樂用品等升級改善類商品零售總額出現較快增長,反映出居民的優質化、個性化、多樣化消費需求不斷上漲,消費結構穩步優化。
中國社會經濟系統分析研究會副理事長張建平認為,當前中國居民消費中,商品消費規模占比較高,服務消費的潛力還有增長空間。國內的旅游、休閑度假、醫療、文化各方面需求都在迅速迸發,這些將會成為中國穩增長穩就業非常重要的領域。
同時也要看到,消費能力和消費預期相對偏弱、基礎設施和消費環境有待提升等問題仍然存在。
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賢東表示,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針對制約居民“能消費、敢消費、愿消費”的痛點和堵點,抓緊制定出臺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政策,持續做好穩就業促增收的各項工作;同時推進數字技術、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融合創新,培育壯大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并努力為消費者營造安心放心稱心的消費環境。
服務業向好發展
景氣保持擴張態勢
初步核算,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331937億元,同比增長6.4%。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56.0%,比上年同期高1.6個百分點。
東高科技投研學院副院長陳宇恒表示,今年以來,接觸型、出行類服務快速回暖,住宿和餐飲業等接觸型服務業回升態勢尤為突出。預計經過上半年消費意愿的修復,下半年市場還有進一步復蘇空間。
與此同時,上半年服務貿易較快增長。1—5月份,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26055.4億元,同比增長10.2%。旅行服務進出口同比增長67%,是增長最快的服務貿易領域。
從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來看,與實體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上半年均值升至60.0%以上高位景氣區間。上半年,服務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均值為62.5%,高于上年同期6.0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主任李鎖強分析,上半年服務業經濟延續恢復向好態勢,但當前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需求仍顯不足,經濟恢復向好基礎尚不穩固。下階段,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進一步增強發展動能,激發市場活力,推動服務業經濟運行持續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新動能發展壯大
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
中國經濟穩步恢復來之不易,但部分指標增速回落,推動經濟持續向好還需繼續努力。而重塑增長新動能,是應對復蘇進程中的風險挑戰的關鍵。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認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既要辯證看待目前所遇到的問題,也要著手培育新的競爭力和戰略合作點,做到長短結合。
目前,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戰略科技力量,現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廣泛應用,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新產業新產品增勢良好。今年以來,國產大飛機C919完成了商業首飛,全球首臺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完成吊裝,科技創新持續賦能高質量發展。
與此同時,智能產品的消費增長持續增加,帶動了相關制造業的增長,上半年智能消費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圍繞著克服“卡脖子”工程,上半年半導體相關行業制造業增長比較快,半導體器件專用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0.9%。從產品來看,一些新材料、智能產品增長比較快,上半年航空航天鋁材、工業控制計算機及系統產量分別增長23.3%、34.1%。
金賢東表示,今后一個時期,國家發改委將鞏固傳統優勢產業領先地位,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不斷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同時創造新的競爭優勢,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加快培育和打造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新增長引擎。
綠色轉型成效顯現
將助力經濟增長動能轉換
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充電樁等新能源產品產量分別增長35%、54.5%、53.1%,以鋰電池、太陽能電池、電動載人汽車為代表的“新三樣”產品出口增長61.6%。
值得注意的是,得益于國家戰略引領和企業奮力創新,我國新能源汽車產品日益豐富和充換電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知度和接受度明顯提高。在去年高增長的基礎上,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表現亮眼。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累計完成378.8萬輛和374.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2.4%和44.1%,市場占有率達28.3%。其中,純電動車累計銷量271.9萬輛,同比增長31.9%,插混車型銷量102.5萬輛,同比增長91.1%。
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的意見》,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能源綠色化發展步伐加快,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綠色轉型和經濟增長的協同發展成效不斷顯現。”付凌暉表示,下階段,綠色化發展動能充沛,在促進經濟發展質量提升的同時將助力經濟增長動能轉換。
“相信會有更多行業經歷這種成熟和迭變的過程,未來脫穎而出重塑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國家發展改革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副司長李慧說,下一步將進一步完善支持政策措施,重點引導支持和鼓勵新能源汽車企業搶抓發展機遇,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加強開放交流和合作,提高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總體來看,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逐步擺脫疫情影響,向常態化運行軌道回歸,呈現恢復向好態勢。從全年看,盡管面臨壓力和挑戰,但隨著就業改善、居民收入增加、內需拉動逐步增強、供給結構優化調整、新動能成長壯大,經濟將穩步恢復,發展質量將繼續提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